回不去的城

大鸡当道,灯叔生平第一次没有回老家过年,留在杭州,体验空城。

突然跟春运失去了联系,无尽空虚涌上丹田,颇有点想念家乡那个小城。

翻出之前春节拍的照片,让丹田积聚的那股气慢慢吐出来,这时候背景钢琴曲应该起来了,用那英一首老歌的歌词来形容这个装十三的情形,叫什么来着:

我们的爱只美在最初那段

后来都靠烧着回忆取暖

90年代之前,家乡小城也曾经辉煌过,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传闻几大巨型国企,都有直通国务院的红色电话机。

成片的大烟囱、五颜六色的河水、2毛一碗的馄饨、元宵节精致的花灯、冬天煤炉子上烤得滋滋冒油的苹果、时不时响起的火车汽笛声、家属大院孩子们成群结队去厂区大澡堂洗澡的一路欢声笑语,是残存的童年记忆。

后来,市政府机关迁到四十公里之外的新区,有红色电话机的巨型国企们开始成为下岗工人口中的恶魔,小城的繁荣一点点松动,随后的日子了,越来越像一个县城,最终,红色电话机们灰飞烟灭,它成了一个真正的县城。

后来每次回到小城,都像坐上了时光机,高铁+大巴六个小时,就能回到少年甚至童年时代。

这里的一切似乎停在了它最后辉煌的一刻,再也没变过。为了省煤气在路边用简易炉子烧碎木头加热自来水的大妈,仍在路边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当年一头黑发变成了今天的白发,仅此而已。


10岁之前生活的工厂家属大院,70年代仿苏联的建筑,现在还在使用

远处的煤渣山见证着小城曾经是产煤区的辉煌
童年时期声声不息的火车汽鸣声,如今已很少听到,轨道的作用只剩下拍照
遍地垃圾是小城一个重要标志,一如二十年前

高中母校,省重点中学,几乎是现在这个城唯一的光斑,球场上的蓝色校服们享受着这一点色彩,因为他们身上还拥有未知数和可能性。按历年的升学情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以考上大学,且很大可能未来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城。

实际上,这个中学里那些最优秀的教师,也在这些年里逐渐离开,去了更大的城市。

这里的欢笑仿佛就在昨天
铺了塑胶的操场不见当年漫天黄土中飞奔的少年
当年老妈就在一墙之隔的五楼家里看我在这打球
老教工宿舍,当年经常跑到恶魔数学老师家里交罚写N遍的公式
”今天我以一中为荣  明年一中以我为荣“已经成为散布在全国的高中校友的接头暗号

热闹的城市化进程似乎跟这个小城没有任何关系,年轻人要么去了北上深广要么去了省会城市,再次去了中心城区,而这个小城的城镇户口对于家里有地的农村青年来说,毫无吸引力。年轻人流失导致出生率下降,近些年人口一直负增长,整个城45万人,一年的GDP大概相当于阿里巴巴一个季度的营业收入。

这是一个位于东南沿海省份三线小城,它没落的身影代表着千千万万类似的城。本应在60、70年代就完成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被大家都懂得的各种车祸现场推迟到了现在,我们这代出生在小城的人,在各种剧烈的变动中一路狂奔,并最终奔离了它。前些年喊着逃离北上广的人,不知道最后有没有逃回来,逃回来的有没有再逃回去。

然而,烙印之所以称之为烙印,是因为它不会被轻易清除掉。

这里走出的人,无论是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还是普通上班族,无论多年熏陶的口音是不是比老北京还地道、是不是比桑海宁还会港桑海艾屋,丹田里,他仍然那个小城青年,他的童年、少年、初恋、欢笑、泪水、梦想、纠结、迷茫,还在那个小城,一生不能逃离。

人们经常会想起它,回到它,望着它,尤其在春节的时候。

然而,这个城,你我他,却再也回不去了

——2017年1月26日 鸡年除夕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很少有可以向别人炫耀的衣服装扮,以及这些衣服衬托出的具有气质的我。作家王小波说:我希望每个人走在大街上的时...
    西遇MS_Yang阅读 534评论 0 2
  • 回不去的城 二十年了,那时我们有多小,多青涩?也许要到了现在,才能体会得到。离开山城后,回去过一次,严格说,是路过...
    雨中葳蕤阅读 429评论 0 2
  • 《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不知道编剧怎么想,不约而同,都是女倒追而结合,然后男人对现状不满,明里暗里上演逃离。大概是...
    关念阅读 12,586评论 116 211
  • 残月泛着冰凉的泪 透出那微弱的光 抚摸低矮的墙 窗台前的铁锈渣 与那隔开的木栓遥望 生命里被夺去的骨头 残缺的一半...
    玉米粉阅读 319评论 0 6
  • 2017年1月,我顺利完成大作业和考试,结束了在比利时的交换学习。加之房租到期,签证未到期,我便开始在欧洲大地“浪...
    嘿嘿皮卡秋阅读 32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