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故事,十几年前,创业之初,和我们公司所在办公楼同层的一家公司前台有一排醒目的口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口号就是精益思想的一个要点,我当时就认为这家公司很有未来。。。哈哈
一般认为,精益(lean)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丰田公司提出并构建的丰田生产体系(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90年代被美国和欧洲的制造业广为接受和推崇,总结概括为“Lean”,中文的翻译“精益”,也是很恰当的,体现出了Lean的思想和目标:精准、不浪费、需有益于达成最终价值。
为立刻把握精益的特点,我举个例子。泰勒制(所谓泰勒科学管理)秉承的思想里,工厂生产过程中机器的停转(哪怕是例行的维护)是缺乏效率的表现,因为停工时不能生产零部件被视为浪费,这样管理目标之一就是如何使得机器能尽可能加足马力生产。而在TPS或者精益生产中却不这么看,在很多情况下,精益生产认为最好的做法而是让机器停工,不生产零部件,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过剩生产。TPS或者精益生产中,认为这些过剩生产恰恰造成了生产中最根本、最大的浪费(因为生产出不符合价值的零部件;因为零部件积压成本;因为会导致生产瓶颈等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制造哲学(philosophy)上的改变。比如如何定义效率、如何定义目标和价值等。
在制造过程中,精益的提出除了上述有关机器停工的不同看法之外,还有这么一些现象分析:
* 之前的管理体系,生产任务和库存完全被客户订单所拉动,这样客户订单需求的波动将导致每天的生产计划明显的波动和差异,时间一长,生产被动混乱而无法响应需求,并可能进入一个负面循环。(从这一点,我认为精益也是可以认为供给侧改革,以后撰文再说)
* 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高企,比如重复出错引发的纠正成本;但在如何提升改进生产过程和设备上的支持资源(间接成本)上投入不够,这样只能继续不断的发生高额的直接成本。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可以适当投入更多在过程、工具、设备这些支持性的、基础性的间接成本上,而降低如在生产工人这样的直接成本以及因为做错事情的恢复成本(recovery cost)。
另外一方面,仔细想一下,在服务运营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存在以上问题现象呢,比如:工程师满负荷加班,还是无法满足交付;管理层也好工程师也好日常疲于奔命,却很少花费时间精力去改变流程、加强工具、分析数据和瓶颈,而这恰好又加剧日常忙碌,更加无法腾出时间精力;客户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常常是在不断的抱怨投诉中终于产品提交了、上线了,却还是不符合客户需求,而要频繁再改动。
这时候你真的需求精益了。精益思想有几个特点:
1、坚决不浪费。上述已经谈了这个观点,“不浪费”是精益的初衷,包括做正确的事,也包括正确的做事。不浪费成本在不正确的目标和子目标上,不浪费成本在不正确做事而纠错上。具体如下图:
2、定义价值流(value stream),也就是识别出企业或者至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流和价值点,然后砍掉整个制造和服务过程中不生产价值流中的价值的环节和资源(包括人员)。
3、强调对环境的反馈和回应,整个精益过程需要生产和服务过程与环境、客户、市场持续互动和反馈,及时响应变化。
4、精益中强调定义团队,而非部门或者个体。比如不同职能、技能的人员需互相了解对方的生产和服务需求、过程等信息,形成团队目标,淡化部门和个人考核。
5、员工被授权,形成很大程度上的自治,使得他们能够自主调整和创新过程,并鼓励试错。
6、公司或者部门对于员工来说更像一个学校,员工在组织中不断分享、试错、总结,不断发展最佳实践。也就是说,员工逐渐从一线工人(工程师)转变为知识和工具生产者。
7、敏捷或者说柔性的自动化。精益运营需要广泛的自动化,以构建运营基础设施,在制造中是设备,而软件开发、运维服务中就是工具平台。但这些自动化基础设施需要是柔性、可配置、灵活可调整。
8、整个价值流上全员贯彻精益思想并取得认同。价值流上局部实践精益方式,是无法持续的。
当然还可以总结出几条精益企业的特征描述,文末我会介绍两本书供深入阅读。
最后我想说一下,为什么这几年精益思想又再次火爆起来,而且特别是在创业公司和技术行业而不像以前是在大型制造业。事实上,我们看到,精益在startup公司表现的尤其突出,startup公司现在都大谈精益,它们在战略层面,而不仅是在运营层面导入精益方式。为什么?是因为startup公司在面对蓬勃机会时资源相对更缺乏,必须从内部找潜力,也更需要精益。他们业已将精益作为创业战略。
此外,我还观察到,现在精益的实践重点已经逐渐从运营领域到创新领域。
最后,那大公司资源就不缺乏了吗?我们必须明白,在商业管理中,资源永远是缺乏的,这样才有了管理的使命。精益就是我们达成这个使命的战略。
附书推荐:
1、《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英文名"The Lean Startup" by "Eric Ries" . 事实上,精益生产相关书籍我在04年05年就有阅读,但却是14年上半年看了这本书之后真正燃起对精益的热情。
2、《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英文名“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Story of Lean Production”。这是一本比较早的经典,国内终于15年翻译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