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话题表面上是精致穷,其实讲的是消费主义。我们是否应该接受精致穷,一定程度上是说我们是否应该接受消费主义伦理观。
精致穷是什么?就是我虽然穷,收入不高,但我依然追求过的精致,拒绝得过且过的生活。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是窘迫的,这种窘迫是由于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物质需求所带来的。因此节俭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人,应该避免奢侈,从来不浪费,用最低的消费维持生活水平,最好是刚刚好能够维持生活。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特别是现代以来,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产品的过剩,消费者的欲望,而非需求,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资本如果想要存活,就得不断提高产量,然而光有生产是不够的,生产出来之后还得有人买。不断生产新的产品,不断有人为其买单,才能构成资本主义的永动机,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伦理观,这就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美德是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所有人应该善待自己,宠爱自己,就算因为过度消费而慢慢走上绝路也在所不惜。它在不断说服我们:放纵对你有益,节俭是错误的自我压抑。这看上去是反伦理的,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这种观点都会激起极度的反感。但在今天,它却成功了。我们都成为了乖巧的消费者,买了无数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产品,而社会也确实从中收益了。我们因为消费主义,有工作,有收入,他们最终又成就了新的消费,同时也刺激着产品的不断改良和技术的进步。以至于,消费主义甚至在改变着社会的结构。拥有共同消费习惯的人群正在成为社会的想像社群,在某些研究者眼中,消费主义甚至将在未来某一天取代国家与民族的概念,成为人们划分彼此种群的依据。
所以消费主义并不是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它是有益的。
正式开始前我个人预设的正方观点是过度追求精致导致了穷,反方观点是虽然穷但仍然要追求精致。
先来谈谈选手们的表现:
傅首尔是上一季让我眼前一亮的选手,她真的很会说段子,但奇葩说虽然不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辩论节目,只依靠段子也无法走的更远,所以首尔开始尝试加入抒情和上价值,目前看来她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平衡点。今天她的观点有一些模糊不清,主要的内容放在了讲述自身经历上来寻求共鸣。但问题是,使她告别清贫走向富裕的原因是参加了奇葩说,而不是节省,不是不精致的穷。因为在这个年代仅仅依靠节省是已经无法改变贫穷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抓住每一个机会,才有可能改变命运。个人觉得首尔有些偏题了,表现的也有些紧张。
雷哥是这一季的新选手,在第一轮的捉对厮杀中甚至战胜了黄执中,堪称前两集的最大黑马。但到了真刀真枪比拼的环节,还是明显看出来比较嫩。打辩论的方式也比较传统,上来先做名词解释,再引申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套用自身经历抒情上价值。这种中规中矩的打法在奇葩说是有些吃亏的。他的观点是年轻人可以穷,但要让自己活的开心。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开心是否有透支的风险?显然我花的钱越多,理论上我就越容易开心,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开心是无上限的,而穷是有下限的,总有你负担不起的时候。还有就是后面黄执中打的点,年轻人的所谓开心只是在掩饰内心害怕穷。
是不是减掉了傅首尔和雷哥的开杠环节?
詹青云打的点是“精致”,认为“精致穷”的“精致”是虚幻的,是过度的,是一种消费主义陷井,是商家的谎言,看似丰富但实质空虚。人们为了表面的浮华透支了未来,构建着自我满足的幻梦。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她当然抓住了今天辩论题目的消费主义本质: 诱导消费),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青云放大了精致的范围。在过度的精致前一定有一个适度的精致,它确实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美好了,这种适度的精致是否是合理的呢?其次,既然所谓的精致是被人错误定义的,那么所谓的不精致应该也是被人所错误定义的。我们需要放弃外在的成见去追求本心,但我们的本心是什么,当然是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让自己精致一些。我一直觉得青云是一个聪明人,她总是可以很准确地抓到论题背后的实质。但青云的问题也许就在于太聪明了,有时候会让人难以产生共鸣。
许吉如是我这一季目前最看好的选手,她很擅长借力打力,而且确实很会说话。她的观点是,我们应该把生活变成巧克力味道的屎,它虽然是屎,但我至少能够吃下去。打的点是穷和精致是可以兼容的,穷也应该精致,穷也可以精致。我年轻,我穷,我在吃屎,但只要我奋斗,总有一天,巧克力味的屎会变成真正的巧克力。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只有追求过了,才会认识到虚幻是虚幻,才会努力改变穷的本质。她的逻辑确实弱于詹青云,但胜在接地气,我个人觉得她的论述很精彩。
开杠环节詹青云讲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我精致,但不必穷。这句话其实有点跳出今天辩论的范围了,可以看出青云真的气场太强了,一些没道理的话被她讲出来会让你当然的觉得很有道理。青云压着吉如在打,不过吉如也没有太落下风,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执中是构建场景和上价值最顶尖的选手。他的论点是粗糙的快乐,人们追求精致是为了掩饰对于贫穷的恐惧,但粗糙才是人生的本质,是永久的精致,粗糙的穷也可以开心。我们害怕粗糙,本质是无法面对自己。所以接受粗糙,以寻求对自我的和解。但确实有些太理想化了,虽然执中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选手,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他最擅长的其实是说正确的废话。况且追求物质的精致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精神世界的贫乏,两者不是非此即彼不可兼得的。
肖骁则越来越像一个成熟的辩手了,甚至会根据对方的陈词一一总结。这些年的奇葩说看下来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辩手出身的选手越来越奇葩,奇葩出身的选手则越来越像辩手,这种融合让我们看到他们都在为了在这个节目中更好的生存而改变自己。但后面的陈述环节表现的确实有点平。
感觉肖骁今天的状态不是特别的好(或者说这个辩题还不够奇葩?),开杠和结题环节,执中的表现都更好一些。
导师环节:
诞总: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经历粗糙,以增长人生的体验。精致是短暂的,而粗糙是永恒的体验。
薛教授:追求精致是生物的本能,表现出精致将散发出“在乎”的信号,是对自我进步的鼓励。好像不太符合他经济学家的人设?
康永哥:消费主义带来的物质的欲望是虚假的欲望,精神的精致才是真正的精致。非常符合他人文主义的人设。
罗老师:精致是展示力量的一种方式。罗老师有点太像是在讲课了,感觉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奇葩说的节奏。
我心目中的队长人选:詹青云,许吉如,黄执中,肖骁。
雷哥还太嫩,而首尔,可能放下这个包袱会表现更好。
最后说一下这一期的女神杨超越。超越的观点比较接近许吉如,但又不完全一样。我可以接受穷,穷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天生的属性,我们的出生在很长的时间里决定了我们是贫穷还是富裕,而很长的时间里你很有可能对此确实无能为力;但我不接受不精致的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不甘于穷下去,也是改变人生的决心。追求精致,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精致。
我非常喜欢超越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我看着自己一步步地跨越阶层,我仍然庆幸自己拥有着野心和勇气。其实杨超越本人就是这个话题的一个行走的范例,在场可能没有人经历过她曾经的贫穷,她熬住了,并且开始追求和享受属于她的成功。一方面当然是机遇,但也离不开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在贫穷时依然追求精致的野心和努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吧。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明天的自己,而不是沉迷在过去当中。
发布于 01:4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