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起源
中午休息时,一位同事坐在我们办公室刷手机,过了一会儿,她问我,你关注李洁的公众号了吗?我说还没有呢。她说,你看看人家的公众号,人家讲的绘本要比你讲得好得多啦!我的第一反应是,你凭什么说她讲得比我讲得好呢?你又没有听我讲过绘本,你又怎么知道我讲的不好呢?最本能的反应是与她争吵一番。
李洁是与我同一批分配的老师,我听她做过一个很短的分享,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声音特别好听,可以融化听者的心。当时她分享的内容是关于绘本的,还推荐了一本《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这个绘本其实我早就为我们家孩子准备了,而且已经讲给他听一段时间了。她分享的原因是这个绘本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小朋友直接上手学英语,而且内容包括颜色和动物名称。她推荐的理由我都知道,所以那时除了觉得他的声音好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吸引力,自己内心甚至还颇有些傲娇的心态,我是一个非专业的老师,而她是一个专业英语老师且专攻绘本,她说出的理由自己都知道不正说明我比她强吗?更进一步她推荐的书我都看过了,不也说明我比她先行一步么?有什么了不起!内心甚是得意。现在回想分享的内容多半已经忘了,很可能是注意力放在自我优越感上,遮住了分享中更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当同事告诉我李洁讲的绘本要比我讲得好得多的时候,我的想法更倾向于这样,我讲的绘本为什么就比她差呢?她也没有比我好到哪里,她知道的我都知道,甚至优于她呢!但同时想到听过很多人夸赞过李洁的绘本课,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开启了吧,我的第一反应出现之后我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于是,马上改变了一下态度。我说:“是吗?我也关注一下她,看看她是怎么讲绘本的,到时候也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讲绘本。”
这件事情过后思考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抗拒?同事给我推荐优质的东西我不但没有开心还想着反驳、拒绝?现在想想,当时自己就是被“我的更好”思维控制了。
什么是“我的更好”思维
这是一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思维。
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会对他的同伴说:“我彩笔的颜色比你的更好看”或者“我的鞋更新”,实际上他并不是真正在说他的彩笔或鞋,其实他是在表达:嘿,瞧瞧我,我很特殊。
在同事指出我的绘本肯定没有李洁讲的好时,其实她是在破坏我的“特殊性”,把我拉到与他们相同的水平线上,“你与我们一样没有李洁好”,而在我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比别人“高级”,比如李洁推荐的绘本我早就知道而他们都没听过。
“我的更好”是一种很自然的思维,尽管在多数情况下不那么高尚、道德,它仅仅是本性。这种习惯很可能像人类一样古老。
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证实了“我的更好”思维:70%的人认为他们在领导力上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只有2%的认为低于平均水平;更有甚者100%的人认为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60%人认为他们在前10%,25%的人认为他们位于前1%。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能够通过意识到别人对他们自己的事物持有相同的态度来平衡“我的更好”思维,因为那是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多数人能够意识到我们以一种区别于任何不是我们自己的事物的特殊方式来看待自己,任何我们使之与自己产生联系的事物都会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
我们通常认为的自己家的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好,其实别家人也是这样看待他们的孩子的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再比如,我们看到别人使用的某个品牌与自己用的相同,就会觉得那个人有眼光。
如何控制“我的更好”思维?
一、“我的更好”思维对我们的影响
- 1 “我的更好”思维属于认知上的偏见,它会阻碍我们发现自己思维上的瑕疵,也会阻止我们看见别人的好,失去以别人思维为基础构建自己思考的机会。
我们对自己观点的忠诚会阻断我们多角度思考,忽视不熟悉的真相,使我们沦为昨天结论的奴隶。在上面事件中,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以前,即一年前李洁没有我好(这是我自以为的),一年后再让我关注她,我的想法依然是她肯定还是停留在她知道的我都知道的阶段。实际上,这一年内,李洁的能力提升更可能是飞速的,因为在新闻上看过很多次关于她的报道,到其他市送课广受好评,她在本地新闻上谈英语教育,事实上她在我们市教育圈已小有名气,而我虽然知道她知道的,可依然一文不名,即使这么大的客观差距,也被自己的思维惯性蒙蔽了。
- 2 我们毫不鉴别的接受那些附和我们预设观念的人,会使我们易受那些为了他们自己目的而操纵我们的人的伤害。
比如充斥在教育中的“家长焦虑心态”,使得很多人有机会从中捞一把。
二、“我的更好”思维一定是不好的吗?
当然不是。
多数情况下,当两种及以上的观点在竞争时,会有一种观点更优于其他观点,更与证据保持一致。如果你一直努力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你的观点经常会被证明是最好的。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评估了所有观点之后的。“我的更好”思维的问题在于它使我们忘记评估并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观点最好。在上面的例子中,“我的更好”思维导致我忽视别人的进步。
三、如何控制“我的更好”思维
- 1 一种方法是时刻牢记与其他人一样我们很容易受到“我的更好”思维影响,尤其当我们很关注这个主题时它的影响是最大的。
当我们头脑里有一个概念时才会去思考与这个概念相关的事情,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会受到“我的更好”思维的影响。再次,当讨论的对象是自己非常熟悉或者稍有研究的领域时更要警惕自我防卫心理。在我遇到的事件中,我相当于有两年的业余绘本经验,相对于身边其他人我的经验可能是更丰富的,这个话题我也更加关注,所以一旦同事对我的技能提出质疑,我就很容易做出防卫、反驳。
- 2 另一种方法是时刻警惕“我的更好”思维的出现。可以从两种情境中发现这种信号——感觉和思考。
感觉中的信号:非常愉悦,良好的感觉;在没有进一步评估的情况下,渴望马上拥抱一个立场或论点。或者非常不愉快,消极的感觉;想要马上攻击并且谴责某个立场或论点。
比如当同事说我的绘本没有别人讲的好时,我的感觉糟糕,内心马上涌出一股怒火,凭什么这样评价我?我想要马上反驳她,这就是“我的更好”思维出现的一个信号。
思考中信号:想法比如“很高兴专家采取这样的立场,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和“没必要花费时间分析这个证据,它肯定是确凿无疑的。”或者这样的想法“这个观点太荒谬了因为它挑战我一直认为的,我拒绝考虑它。”
在我与同事的事件中,我的想法很可能是这样的:我可是一直都在微信上阅读关于绘本阅读的文章,而且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公众号,(自认为)我讲绘本的方法肯定是最好的,她仅仅是一个英语老师,绘本中说教的成分肯定比较多,我拒绝关注她!
“我的更好”思维会阻碍自己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一方面我接触到的绘本经验都是碎片的不成体系的,专职教师接受的肯定比我的更专业,理论更成熟。而我在关注那个公号后收获也不少。比如李洁在《brown bear》这本书中对各种动物声音的模仿(根据英语动物发音)很值得自己学习,这种动物声音加上语言的讲述肯定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小结:“我的更好”思维是成为独立思考者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如果不加遏制,它会扭曲看法,扰乱我们的判断。
注:上述内容来自《超越感觉》第八章《基本的问题“我的更好”》
To be mature,are you re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