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211金融硕士毕业。虽然北京读研2年,但对帝都这个有点冰冷的城市实在没有过多好感,义无反顾的想回家,这是后话。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回家。但老家找工作不是那么顺利,201*年的招聘没有北京网申那么高级,基本都是高校面投,加上男朋友想留京,我想回家,迟迟下不了决心而错失金九银十。
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与决绝,犹记的自己那句宁可回家卖烤地瓜也不在京城坐写字楼的豪言。
当然,我 没有去卖烤地瓜,男朋友放弃了留京的年薪跟户口,跟我一起回了我的家乡。然后,我俩双双作为名校专场,被四大行之一的某行录取,分到不同的地区。
他的工作还好,一年转岗去了后台。我就比较苦逼了。县级区域自己定政策,在网点上一干就是五年多。这五年中,除了负责人,真是啥啥都干过,对于这个系统与制度非常了然。深深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一家老大的关键性。也真见识了什么叫踩着基层员工的累累白骨往上爬。越干越郁闷,每天就跟坐牢一样,最讨厌的就是上班,下了班也不开心。各种规章制度订的死死的,一点弹性都没有,一点点各人发挥的公交也没有,需要的只是按照制度按部就班死板干活的人工机器。还真是必须得死板干活,每一项的规定明白的写着,虽然打心里觉得太没人性化,对客户也是太缺乏弹性,但你就得死板,你不死板就要下差错,就要扣分又扣钱。还有没完没了的各种指标,保险,基金,理财,黄金,信用卡啥啥都要卖,都成了综合小卖部。每次推销信用卡,都是勉为其难。看着同事天花乱坠的给60多的大爷推销成功,没有替她感到高兴,也没有觉得他厉害,只是心理暗暗想,这大爷一听就不知道啥是信用卡,那不坑人呢么?还有保险就更不说了,那么多不咋地的产品,要求往外卖,上面吃了啥提成,咱就不说了。总之是,卖,对不起自己良心,不卖,就天天挨批。谁能忽悠出去谁就是领导红人,其他人吹捧对象,跟自己的做人准则严重分裂。看着有些人每天干着损人利己的营生,他挺高兴,领导挺高兴,周围人都挺高兴,就我理解不了也不乐意那样去做。就更分裂。并且,这个行业正在走下坡路,越来越难干,国有银行,虽然好听,但尾大不掉,真正改革创新起来,畏首畏尾,又老资本倚老卖老,还兼具一定的社会责任,远不如新兴的小银行灵活。
这工作,一眼看到头,又一眼看不到头,每天过的,做监一样,越干越抑郁。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小县城,这工作,福利待遇还可以,中等偏上,也好歹别人眼中好工作,身在其中,深深知道这是什么工作,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不适合我,别人还乐在其中呢。说起辞职也不容易,有娃要奶粉尿不湿,还有房贷要还,说是辞职就辞职的,那得打量好下家啊。分析来分析去,后面方向,要么是财务,要么是考编,毕竟这些年的应试底子,刷题还是可以的。
好在老公支持,看我在干下去人就毁了,支持了一把,于是,我俩人就定了,辞职后通知了家里老人。如果提前说的话,可能就辞职不成了。
辞职后苦苦备考了4个月,成功上岸。过上了自己理想中想要的生活,后来发现也不容易。隔行如隔山,行行不容易,不过能转行成功很知足。
有时候我想,好好上学不是为了找到多好的工作,而是具备一点点选择的余地,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如果在生存中能有一点乐趣,对我们这种底层小老百姓来说,就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