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去黄山,几多趣事在心头。2006年5月28日—5月30日我们夫妻自南京出发至黄山3日游。乘坐旅游大巴大概6个小时来到旅游胜地黄山。
据说,黄山在唐代前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为山上岩石呈青黑色,因此得名。传说中华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大业、开创中华民族后,来此地采药炼丹,在温泉洗澡,而得道仙。唐明皇李隆基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为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黄山全山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精华部分即景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
来到黄山后,我们立即开始游览山下部分景点。先后游览了青龙涧、龙源、龙女潭和凤凰源等景点。
这里溪水潺潺,顺山而下,清澈见底。
小溪边茂密翠绿的竹林,覆盖了整个山坡。据导游介绍,电影《卧虎藏龙》两个人打斗的场面就在这个竹林上拍摄的。为此,我们还格外仔细地欣赏了这片广袤的竹林,思绪立即被拉回了电影的场景,得到了印证。
次日,我们乘坐缆车上黄山。那天人特多,好久才坐上50人一箱的缆车,下车便是白鹅岭。就此,开始了黄山上的游览,虽然有时是攀山而上,或顺阶而下,相对还比较平缓。奇山异景在我们眼前逐一展现,目不暇接,可谓移步移景。
走着走着,令我们眼前一亮,那就是著名的景点梦笔生花。有一联: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见此景,果名不虚传。
边走边赏景中,我们见到了奇形怪状的松树,有黑虎松,连理松。连理松是十大名松之一,列入遗产名录。古松拔地而起,一本两干,并蒂并肩,如情侣相依相偎。
团结松也是十大名松之一,古松铁根盘结,侧干众多,团团簇簇,围抱生长,象征民族团结。
灵芝松,特别像一个巨大的灵芝。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层层片片如灵芝长在悬崖之上。
说起具有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除上述的名松外,其实最令我感动的是长在峰顶和悬崖峭壁上的松树,它把根深深地扎进石缝里,坚定不移地立在峭壁上,任风吹雨打,仍然四季常青。黄山松树,据说已被命名为黄山松。我喜欢黄山松的品格。
在游览中,我们见到了一名挑山工,他肩负重担,艰难步行而上,可见其辛苦程度了。每见到此情此景,一种怜悯、敬重之情便油然而生。慨叹:“劳动人民创造了世界。”
在万绿丛中,突然见到了一树杜鹃花,惊喜万分。正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红的像火一样热烈,红的像少女一样娇艳。
为了看日出,我们在山上住了下来。天还早,自行在周边浏览。见到了徐霞客语录。
一个小亭子吸引了我们,原来是“行知亭”。边上有陶行知题字“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引人深思,深受启迪。
前行不远,画境般的奇山展现在眼前,让人赏之不尽。
突然见到了最为知名的奇石“飞来石”。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1.5到2.5米,体量210立方米,重约544吨。下部岩石与上部巨石之间呈缝隙性隔断状态,上一石尤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我们小心翼翼地上去,转了一圈,近距离欣赏这块奇石。见到“飞来石”是我们那天意外的收获,心中暗自庆幸。
在山上住宿是一个很多人一间的大宿舍,互不相识,生怕东西丢失,根本不敢睡觉。第二天凌晨2点多就起床,然后就出发。前路漆黑一片,只好靠一个小小的手电筒照明,上山的人男女老少,人声鼎沸。同行的一对老夫妻,因没在山下买手电筒,一路上一直互相埋怨,争吵不休。大约在山路行进了3个多小时,来到了看日出的地方“光明顶”。天虽然没亮,但是,这里已聚集了若干人。
我千方百计地靠前,在众人十分拥挤中把相机高高地举在头上,静心地等待日出的一刹那。可是随着天逐渐放亮,那一轮理想的红日,却羞涩地藏到了彩霞后,直到天已大亮了,也只见到了彩霞,留下了一个遗憾。
继续向前,上了百步云梯,见到海拔1776米的莲蕊峰。莲蕊峰就如一座浑园状的花岗岩城堡。在城堡的东壁上看到似文似画的大自然雕刻的图案,就像一部人们尚不能破译“天书”。
莲蕊峰顶,还能看到风化作用形成的巧石,形如孔雀、玉兔。
在欣赏奇峰中,我们还意外地见到了一块形如人坐像的奇石。
在薄雾中,奇峰清秀、高雅,各有韵味。所见山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真有不识黄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终于,见到期盼已久的迎客松了。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石壁上有诸多名人的石刻题字。“风景如画”4个字最为醒目,石壁边就是那棵著名的迎客松。这里游客如潮,拍照是一位难求。也许所有的游客来黄山都是为此而来。
黄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是一幅天下最为壮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