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

“你终归还是来了。”一座早已布满青苔,已辨不清原先雕刻的是何物的石像在滂沱大雨中发出浑浊的声音。

“是啊,好久不见,你还是守在这里啊。”那是一个修长的身影,身躯被雨蓑包裹着,辨不清是男是女。

“那我先进去了,我等这一刻太久了。”身影亲切的拍了拍石像,便向竹林中的那早已废弃的庙中走去。

“你也能接纳现在的我了吧。”像是惆怅像是感慨,像是追忆。

——前记

【一】因

七十年前,因北匈奴入侵,朝廷无为而治,天下烽火不断,各地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哀嚎遍野。灾祸如瘟疫般迅速蔓延,不到半载便蔓延到了距都城仅有百余里的一个小镇上。而朝中之臣仍是夜夜笙歌,纸醉金迷。

夜,三更天了。小镇带着他的人们入了梦乡,忽然不远的山上出现了零星的火光,火光越来越多,向前移动,如繁星倒映。

突然火光停了下来。夜静的让人有意思不安。“嘶——”哨声尖锐的响起,繁星向镇中涌来,不再是宁静与安详,取而代之的是匈奴的咆哮声伴随着马蹄撞击地面的声音。

一声鸡鸣,夜过去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宫中的那些大臣们还没醒呢吧,他们才不会注意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就此消失。哦不,还有她。

【二】燕莫愁

霖治元年,我,燕莫愁。出生在一个与世无争的小镇上,我很庆幸而又讨厌出生在这里,毕竟从我记事起,村外传来的消息永远是匈奴已经入侵到了哪里哪里,大家小心防范。哼,我们这里啊,穷乡僻壤,就算是夜里出发,去城里每月初八的市集采购东西都要一整天的时间花在脚程上,匈奴怎么可能来,还不够行军费呢!

霖治十七年,我十八岁了,就在今天,我也能独自走出镇外去城里采购物品了。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家人吃过晚饭我便出发了,要趁早呢,不能让大家失望。

“爹娘一定会开心的!”我低头看着带给爹娘的礼物,一对平安符,我自言自语,“翻过这座坡就能看到爹娘了,他们说会在那棵杨树下等我的。”忽然我注意到地上交错纷乱的马蹄印,怎么会有这么多匹马来到这里,地上怎么还有这么多火把。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我。“不,不会的,我们这可是有名的穷乡僻壤,不会的,不会的。”我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面带微笑,一会儿让爹娘看到自己这幅模样可是不好。

树下竟没有我期待已久的身影。我向后踉跄了几步,爹娘肯定是临时有事抽不开身吧,一定是的,一定,我可是带来了平安符呢。我一路跑进镇子里,迎接我的是漆黑的房屋,满地的血迹和已经无法醒来的人们。

我回忆不起来当时的情况,我只记得我昏了过去,醒了便在这药馆里。

我现在,该去哪。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
    紅樓幼主阅读 5,668评论 0 5
  • 来南京之前就听说莫愁湖了,却一直未能如愿。 说句心里话,对于莫愁湖我并不是那么熟悉,对它的最初认识是因为电视连续剧...
    清水无痕阅读 3,984评论 1 4
  • 作者:本文授权首发于“读茶”,后经“水木文摘”转载,属于我所写“金庸群芳谱”系列中较为抒情的一篇,如有转载,请注明...
    子木蠡阅读 5,227评论 5 12
  • 回家过年6:2017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9。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室外没有风,有些早春的气息。因常年在外,家乡县...
    春之原野阅读 4,664评论 5 11
  • 2017年6月6日打卡
    沈曼柔阅读 70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