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小记

        三月的上海,红紫芳菲,满城花开。花香是香,书香,更是香,且滋味悠长。

      今年二月回到上海,就听说家门口的徐家汇书院经过三年修缮已于元旦正式开馆迎客了。还听说此处因堪称建筑艺术新经典,吸粉无数,每天都有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留念,成为当前红极一时的“网红打卡点”。

      书院坐落于徐家汇“海派文化之源”的天主教堂旁,外观低调唯美,外墙呈浅灰色,等距的细柱像整齐码放的书籍,线条简练,但简约中透着精妙,极富现代感。北面还有临向广场的柱廊,是人们休息交流的好场所。我常常在馆前散步,因进馆需提前预约,所以时至近日才踏进。但每次经过书院总会驻足观望。书院建筑的高处醒目悬挂着的“徐家汇书院”五个大字,据介绍取自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的手迹,底下的“ZIKAWEI”,则是上海方言中“徐家汇”的威妥玛式拼音法的音译。如此多的巧思设计,尽显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上传中,请稍候...

      踱步入馆,犹如进入一处神圣的知识海洋。高挑的穹顶,恢宏大气的设计,亦梦亦幻。橘色的灯光搭配着充足的日光,让人陶醉。两侧区域胡桃色实木的书架上的“光盒”,呈现着上海厚重的历史,满满的回忆。以3D技术打印的“光启之门”晶莹剔透,与足足20米的“海上长桌”共同铺陈出一条海派文化的记忆通道,是书院的亮点,最吸睛的标志,令人叹观为止!

        书院的室内为回字形的结构。两侧的区域为「光盒空间」,贯穿三层楼。书院设有多种不同规格的半封闭和开放式阅览区。八个主题不同的“光盒空间”分设有阅读区,还有靠窗阅览桌、天光下的休闲沙发位等。除此之外,还有少儿区,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在这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座椅,可以满足每一个人独享一份精神的愉悦。

       

     

        踏上二楼的阳台,席垫而坐,视野开阔,低头可读文字,抬头可赏风景。微风袭来,阵阵花香扑面而来。徐家汇天主教堂近在咫尺,坐在这里,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馆内有许多佩戴“志愿者”胸牌的志愿者。只见她们不停的穿梭在书架前整理着书籍,也非常热情的解答办证、还借书等各项询问。舒适的阅读环境、便捷的服务设施、种类齐全的图书……徐家汇书院已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绝好去处。

   

      我连续两天步入馆内(第一次去没有带身份证而无法办借书证,所以就在馆内认认真真的参观,简单的听了一下介绍),阅读区总见坐满了人,捧着书本,查着资料,奋笔疾书。当然,也有不少打卡及拍照者,环境影响人,在阅读空间,大家总会自觉放低声音、轻轻走动,尽量不打扰到别人。

      春日芳菲好,读书正当时。午后时光,翻开一本心仪的书是浪漫春天的打开方式。对于我们退休老年人来说,时间充裕,更可以多读些书。通过读书,书中风趣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愉悦,优美的描写可以让我们赏心,生动的情节可以让我们舒怀,幽默的文字还可以让我们会心一笑。不知不觉中既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增加了生活乐趣,还获得人生的滋养,从而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具内涵。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亲爱的朋友们,不负春光,让我们一起阅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日,借着调休的闲暇时光,来到了徐家汇书院——上海又一个当之无愧的网红书院。 书院位于徐家汇的核心区域,徐家汇源国...
    西窗话烛阅读 4,560评论 2 22
  •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中午闲来无事路过花洲书院,进去观之,漫步书院聊以记之 因适逢正午,很多景区没有开门...
    盘耕阅读 3,446评论 0 1
  • 扬中古称「太平洲」,旧有「太平义学」传薪;今之「太平书院」,继往而开来,得天地人三才之道也。 天时也者——「中华民...
    太平书院阅读 2,087评论 0 0
  • 诗/苹儿(茵草芳菲) 竹茶书院径山藏, 竹林青翠百里长, 满山茶叶十里香。 赏画焚香学香道, 听经品茶试汉服, ...
    茵草芳菲阅读 4,453评论 4 49
  • 今年的生肖是兔,在这种小生灵身上,体现出“柔”的特质。 这也是当下很多人所需要的一种特质,所谓“过刚者易折,善柔者...
    卡卡悠悠阅读 98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