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终身幼儿园》
我不禁有这疑问…
从幼儿园往上的大部分学校都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坐在课桌前,机械地听课、写作业……
大部分老师也是机械地把书里的知识搬出来原封不动地装在孩子的脑袋里……
有个问题萦绕在我的童年,我为什么要读书?
我之所以坐在教室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迫于老师与家长的“淫威”之下,许多同学也这样,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读书好苦。
主动完成与被动完成一件事,带来的结果大不相同,我小时候能够完成学业大多数是被动完成,根据我现在的职业再反观童年,我的童年缺少一个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创造力”!
我认为所谓创造力就是表达自我,在有限的条件内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小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上只能写作业,但其实笔还可以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画画,可以创造出很多无限的可能。
所以跟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有很多与新技术互动的经验,但是但是我们很少用新技术来创造或者表达自我,就好像我们都会阅读,但是不会写作。
很多孩子都有玩具,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玩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而是孩子能用这些玩具做什么?
现在很多乐高的玩具,就好像艺术家手中的笔一样,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机械的原理,搭建出自己想要的项目,再给它编程,让机器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动起来,我觉得童年能够接触乐高玩具以及编程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体验快乐的同时,锻炼了创造力,家长给孩子买的不仅是玩具,而是给孩子一个致胜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