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困居长安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他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让人读着就很与大自然亲切,但是读到后半段就让人感到很悲伤,小时候就是这样觉得的。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这是我们才学过的诗,叫春忘,让我感觉,不像是我小时候以为的杜甫,他现在是一个悲伤的人,苦哈哈的。
杜甫35岁的时候来到长安。他想谋取一个官职,好实现自己改变世风、救济百姓的政治抱负。一些正直的贤能之士都得不到重用。杜甫在长安待了10年,不仅得不到一个职位,连生活也成了问题。这时的杜甫生活条件给长不好,他的小儿子是被饿死的,饿死说明这生活真的很难,可是为什么就在他最难的时候写出那么多好的诗,这让我想起了苏轼,他也是在困难的时候写出了,很多好诗,为什么人在困难中,写的诗就越让别人触目惊心,感同身受呢?因为困难能让一个人变得强大,让我感觉他跟苏轼好像,可是他们都是在困难的时候把诗写好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在困难中才会变得敏感对这种事的心里强大,这就让我想起来由奢入俭难,可是他就是想要一个官职就这么难吗,为什么上天这么对他,我想这个成就了他杜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