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范浚先生的“义利之辨”,对吾辈写文章的人来说,是有启发的。
(开场白:)
“哎,诸位文友,今朝日头蛮好,吾伲坐下来吃杯茶,讲讲老祖宗范浚先生的道理。伊是吾兰溪人的骄傲,伊讲的话,不是悬在天上的云,是落得地的雨,滋润泥土的。”
一、 先讲讲范浚先生的“义利观”是咋回事体
范浚先生这个人,眼光凶嘞!伊讲“义”和“利”,不是叫吾伲做傻子,不吃人间烟火。伊是讲,做人呐,“义”字要摆在头前,好比吃饭要先动筷,走路要先抬脚。
伊不是讲“利”不好。你种田,求丰收的“利”;你写文章,求有人看的“利”,这有啥错?没错!但范先生讲,要害是——你这“利”,得是从“义”这块田里长出来的。不能去偷、去抢、去骗来的“利”,那个是烂根子的苗,看着好看,一吹就倒。
总归一句话:摸着良心做事,该你的利,自然会来。不是你的,强求来,也要漏掉嘞!
二、 这套老道理,对今朝社会有啥用场?
你看看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慌兮兮的,只认钞票不认人,为啥?就是“利”字冲昏头了,“义”字丢到脑后勺嘞!
范浚先生这套话,就好比夏日里的一杯绿茶,清心败火!
对个人讲:是叫你睡得踏实。不赚昧心铜钿,夜里不怕鬼敲门。心里踏实,比住高楼大厦还舒坦。
对做生意讲:是块金招牌。你店门口挂“诚信”二字,比挂啥广告都强。兰溪老字号为啥能传几代?不就是童叟无欺,义字当头嘛!这就是最大的“利”。
对当官管事讲:是副清醒药。做事情是为老百姓谋福利(这个是“公利”,就是“义”),不是为自己挣面子、捞油水。心里装着“义”,政策就不会歪。
三、 对吾伲摇笔杆子的人,最有启发的是啥?
哎哟,这一点最要紧!范浚先生的话,简直就是对吾伲写文章人的“当头棒喝”!
第一,写文章的心思要摆正。不能只想着这篇稿费多少、点击量多少。这个心思一动,文章就带着一股焦躁气、铜钿臭,读者一看就闻出来了。要学范先生,“正其谊不谋其利”——我就想把这个人写活,把这件事说清,把这个道理讲透,先不管它能不能换酒吃。心思纯,文章才干净。
第二,文章要“接地气”,有担当。范先生讲求实在的“公利”。吾伲写文章,也不能光写风花雪月、少爷小姐,要脚踩在兰溪的泥土里,写写种田的农夫、厂里的工人、街坊的故事。他们的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人间义利”。文章对他们有点用处,有点安慰,有点启发,这就是吾伲最大的“利”。
第三,要追求“好文章”与“好心肠”的统一。范先生讲“义利合一”。吾伲写文章,就是“艺术”和“道义”要合一。光有花架子,没得真骨头,不行;光有道理,写得干巴巴,没人要看,也不行。要像炖一锅好肉,既要有好料(义),也要慢火煨得烂(利——艺术性),这才香气扑鼻,人人说好。
“所以讲呐,吾伲兰溪的文友,更要好好学学老乡范浚。写文章,先把‘义’字这根脊梁骨挺直了,文章自然就有分量、有温度,就能经得起日头晒,风吹雨打。
好了,茶吃没了,话讲差不多嘞。以上这些,不是上课,是吾伲自家人商量商量。对不对,大家琢磨琢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