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僧侣与哲学家》的片段
【在对话结束后,僧侣的结论:
在我和父亲(哲学家)的对谈中,
我自己想做的是分享和解释,
我父亲想做的是分析和比较。
在我流浪的过程中,和父亲的亲密关系从来没有减弱。
我们从来没有机会讨论生命的这些原理。
但是对话再有启发性也永远不能取代个人经验的安宁。
如果我们要了解事情的真正面貌,那是不可缺少的。
佛陀经常说:“是不是道路就看你走不走。”】
这段话中我对两句话特别有感触:“但是对话再有启发性也永远不能取代个人经验的安宁”和“是不是道路就看你走不走”
对于第一句,我们常常会陷入思考的坑,而错把想过的事自认为已经做过了,我们常常听人说三思而后行,而且还被人引经据典的说是孔子讲的,其实这是误读,孔子说的是: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意思是遇事不要想三遍了,想两遍就可以行动啦。因为想三遍基本上你就不会去做了。
是不是道路就看你走不走,佛陀说的太对了,思考永远没有后果,而只有行动才会真正引发后果。行动中的人没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