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假期,跑友们商量小聚,地点选在国选哥的养蜂场,他的蜂场也是他的家,所以也算是家宴。
养蜂场在城郊乡下的一块核桃树下,南边紧挨的是运河,田园风光。
一排排的蜂箱就摆放在进入院落的入口处,我判断,这应该是方便于搬运蜂箱赶花期,才摆放的有点随意。
随意也不是胡乱摆放,因为蜜蜂对自己的蜂巢是讲究的,我说的随意是蜂场没我想象的那样壮观。
大概不是在冬季,也就不需要讲究吧。
养蜂人在这个繁花似锦的季节,一会儿也闲不住的,哪里有花就去哪里,怎么会有多的时间去码齐蜂箱呢,就是这个点找到国选哥,也算是运气好好的。
我给国选哥说,放蜂是一个很甜蜜的事业,哪里有花香,就往哪里去,天天很辛苦,也算是看尽了常人看不到的风景。
国选哥说,的确辛苦的很,放蜂人和候鸟一样,年年都是跟着花期跑,由南向北,忙忙碌碌来来去去,哪有心情看风景。
我是第一次来他的养蜂场,他在县城永明路开有蜂产品门店、几乎都是嫂子在那里经营,他的任务就是一年四季赶着蜂群跑。
下午天气热的异常,我们几个骑电车路过刚开园的奥林匹克公园时,也看不到有几个人在公园里。
虽然不是太适合喝酒的天气,可什么也不做待在家里,倒不如和好朋友一起出去走走。
我格外小心的通过蜂箱做成的通道,赶紧进入院里,我时刻防备着被蜜蜂蛰一下子,我听说过,一旦被蜜蜂蜇到之后,很容易引起蜂群的围攻,即使天天跑步,也跑不赢蜂群。
国选哥给我说,蜜蜂很少攻击人的,那都是电视看多了,不过有一种现象也有,当你伤害到一只蜜蜂惹怒它们的时候,就会有蜜蜂攻击。
我问,蜜蜂跳八字舞就是对话自己的语言,真是神奇,那么蜜蜂和人一样真的记仇吗?
他说,这个不清楚,不过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儿,蜜蜂还是喜欢追赶漂亮的女人。
我说,蜜蜂也好色。
他说,蜜蜂对异味很敏感,女人的化妆品足以扰乱蜜蜂的嗅觉,但只是追赶而已,并不是攻击。
他的偌大的院里,摆满着各类盆景,大都有了年代,很耐看。
我顺手拍了一株石榴盆景,喇叭一样的石榴花红彤彤的,结满枝头很惹人眼,从它的枝干判断,它在这里应该是最有年代和价值的,这仅仅是我的直觉。
我拍图发朋友圈,有点儿违心的描述它:野花,也一样的娇贵,其实它已经不属于野花范畴。
第二天上午,我在阳台上给花浇水,突然惊奇的发现,我家的盆栽石榴叶子里面,竟然也有一株悄悄绽放的石榴花,我咋就没有注意过它呢?
毕竟石榴在当地是再普通不过的树种了。
也许我们总是在追求什么富贵牡丹一样东西的时候,却常常在忽视很多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即便会有娇贵的惊喜,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用另一种姿态存在着。
这应该就是“淡极始知花更艳”。
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小小上午写在朋友圈的诗一首的第一句。
小小的感悟是切身的体验,我只能肤浅的感知。
甚至她想象得到,当生命浅的没了颜色的时候,该如何惊艳花开时的那一抹艳丽。
假日里时间突然多了起来,在陪着孩子们看《王牌对王牌》,花花的二姐讲述花花《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创作故事,感动人,歌曲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对抗抑郁,用感同身受传递关怀。
花花说他站在阳台上思寻着那一瞬间的解脱,非常人能感知的压力,或者说花花的内心环境,已经让他窒息的没有他容身之处。
瞬间的感悟,成就了花花——想过离开,当阳光败给阴霾,没想到你会拼命为我拨开,曾想过离开,却又坚持到现在,熬过了那些旁白,那些姿态,那些伤害。不想离开,当你的笑容绽开,这世界突然填满色彩。
我不是花粉,已经读不懂花花年纪的作品,可花花让更多人在他的歌词中找到了真实活着的证据和生命向上的力量。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的生活照样需要一点真实的波澜。
花花是乐坛的奇才,他的言行总让大家不能读懂他的内心而略有担惊,也恰好是这种状态,让花花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
人生是一种修行,修行路上,我们所能看见的风景,正是每个人的内心经历。
我和小小并没有太多的交际,但是直觉让我特别的欣赏她。
在县城女人中少有的那种自信,“现在的我,最想做的就是不让自己失望。”
她痴迷于舞蹈艺术的创作,“创作是自己最舒服和最想做的事。”
所以,她的骨子里总有一种文艺范。
昨天,她在朋友圈写道:
01
睁开眼:蓝口罩,白大褂,鱼贯而行的医者,不知疲倦,一天到晚,追寻着生命的奇迹
而我,被宣告是这奇迹里的一尾:虽失羽翅、幸得逃离、甚慰、珍惜!
02
病床前:蓝口罩,白大褂,疲惫但不失坚韧的眸,轻语嘱咐“会诊结果出来了,你应该去神经外科……”
病床上:我面带微笑听着,瞬间凝重,稍觉唐突,还好!自己也是蓝口罩
……
我呢,仅仅把这些文字当成文学,我给她命题为小小的小小说《蓝口罩》,可等我看到有朋友张回复她早日康复,舞蹈跳起来,我一下子有点蒙圈,咋会住院呢?住院了还是这样的文艺?
小小说,身虽有恙、心却无妄,一切安好,谢谢挂念。
我赶紧说,不严重吧。
她说,没事了,医生建议保守治疗。
我说,那就好,看你的状态,咋也联想不到你在住院做治疗呢。
她说,痛并快乐着。
我说,体验的人生,就会有快乐。
这个时候,我才重新读懂她随后转发的那一句话:人往往取吉祥的错误而抛弃恼人的真理——泰勒。
所以,人们不是在不经意之间忽略着生命的颜色,而是善意的挑取了吉祥的错误,展示给心中的她,你,还有自己。
这也是小小给我的生活感悟,她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该是叙述大病初愈怎么的心境和状态。
失去时的经历,才是学会珍视的需要。
其实,给予你的和你想得到的,就是需和求。
需求的才是无价的。
蓝口罩,是刚需。
当地有一家熔喷布生产企业,一个季度的利润,已经突破了建厂来最高年利润,价格十几倍的翻倍增速,就是需求的本质。
我去一家距离熔喷布企业不太远的非标装备生产企业,订单也是出奇的好,老板告诉我,比如40W全款定制口罩机,他们嫌弃活儿太小,硬是把钱给退了回去。
他们的订单有多大?举个例子,三一重工的生产线就是在这里设计定做完成的。
当地还有几家制造企业也有做不完的订单,可相反也有一些服务行业的门面或者非刚需的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困难或者已经倒下。
疫情成了这些当地做材料装备行业的利好,这样的需求,让你眼红。
比如超纯铜的提取,他们独占鳌头,已经做到了7N级。
我等看到的红铜色,几乎可以和金色媲美,邵总说,你猜,当今市面非常流行的玫瑰金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超纯铜是主要的配比成分。
此时,中国的古镇热方兴未艾,游客从丽江、阳朔、凤凰等一线景点慢慢渗透到西南边陲这样的小镇里来。
游客多了,专做游客生意的店铺自然出现,小师姐师傅的银匠铺的斜对门也新开了一家,开门不过几周,就敢挂出一块实木大招牌:百年老店。
但又跟小师姐的银匠铺不一样的是不打银,只卖成品,琳琅满目,煞是惹眼。
他们的货源不详,但品类很多,藏银、苗银、素银、尼泊尔银…也卖纯银,纯银只卖懂行的人。
尼泊尔银不是纯银,纯度最多是925银。
素银不是纯银,925银外镀白。
苗银也不是纯银,大多是白铜底子镀上一层薄薄的白银。
藏银也不是纯银,传统藏银三分银七分铜或镍,当下基本全是白铜。
这些玄机我以后会说的,然而邵总的超纯铜超纯银为主导产业,咋能没钱赚呢?
我在想,富人的富,不应该是慢慢富起来的,而是从此一下子就富了。
跑步久了,很容易忽略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的意义所在,甚至在敷衍的做热身拉伸动作。
直到昨天和球友打了一个早上的羽毛球之后,才再次体会到了拉伸的每个动作细节都是如此的至关重要。
怎么讲呢?
虽然打球和跑步都是健身活动,可跑步的运动部位与打球的运动部位有着很大的差别,才几局球下来,没等到第二天,就明显感到腰酸胳膊疼,毕竟跑完一个半程马拉松或者更远一些,也不会有这种状况的。
一是疫情期间除了跑步没有了打羽毛球的机会,长时间不打球肌肉不再适应了。
二是跑步多,运动部位肌肉的记忆已经适应了拉伸的每个动作,即使尺度大一点,反应不再灵敏。
如何克服运动后酸痛呢?
我的经验就是运动前的热身和之后的拉伸,运动前充分的热身是为了防止受伤,而拉伸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等到这个时候做拉伸,真正感觉得每个动作都是非常有用。
也许真切做完这个不同的两种运动之后,才会有的这种大彻大悟。
长跑是全身耐力的比拼,打羽毛球是局部瞬间爆发力的训练,二者的结合是最好不过。
天气太热,我不太想喝酒,可跑友们坐到了一起,很难有推辞的道理。
酒,是曹哥自己酿制的桑食酒,可度数比普通白酒还要高一些的。
曹哥说,他的蒸酒器具可以控制酒的度数。
对于酿酒来说,我总觉得高深莫测的把戏儿,岂是我们普通百姓所言的轻松?可曹哥给大家品尝的美酒,照样是把我给醉倒了。
曹哥自诩四大爱好,第一是茶,茶经倒背如流,第二是美食,饭局虽然在国选哥的养蜂场,可桌子上的硬菜、红焖肘子,就是曹哥亲自选材炖制出来的,味道极其鲜美,曹哥说,当初自己走过70多家熟肉店,一家一家给品味出来的,独家研制秘方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第三爱好是酒,不光是酿酒,还收藏酒,曹哥说了,等到孩子结婚时,酒一定不能少(sao)看,要么茅台、要么就是压盖宝丰大曲。他的第四大爱好才是写诗,前不久他的四行诗被星火燎原录用,稿费保密,就现在别的诗刊约稿还不断,他每天仍旧在构思创作中。
其实呢,在座的都是跑过马拉松比赛的,个个工作生活中都是身怀绝技,就是说很优秀。
大家喝酒很尽兴,我也心醉了,我是有根据的,没喝大的时候,大话不会连篇,酒高话就稠,即使知道也已经失去控制。
大家在说跑步做公益,我却劝大家边跑步边赚钱,最好。
还是那句话,免费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我能在一个月内,教会你天天持续5km,你愿意付费吗?话反过来说,免费教会你每天5km,你也不一定会接受,是心理和生理的不接受。
持久的做好一件事,必须有它持久下去的理由,不可以只是爱好,或者痴迷跑步。
毕竟,跑过马拉松的人,跑步已经不再单单是为了健身。
我们县城,跑步方兴未艾,甚至刚刚起步,是可以做些付费规划的。
毕竟跑步的场地,越来越多,跑步的吃瓜群众与日俱增,这才是硬道理。
我还有一个连自己都感到模糊的方向,日复一日的努力跑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终究能像一份家产一样,继承给下一代吗?这是问题的核心。
富人之所以一直富起来,就是可以待到一个好时代,把所有的资产转嫁下一代,代代传续。
我就在设想,一定要把跑步积淀下来的,那怕是极少的一点东西,也要分享给身边的亲人。
可是,如同虚无的无形,该是如何传续?
反正酒已经醉人。
我可以滔滔不绝了。
------完------
特别说明:
用日记的方法,记述“我”的生活日常。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她不是她,故事多虚构,勿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