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以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10年前,我13岁,大概小学5.6年级的样子,也是在放牛。
当时我就经常在想:人们常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放牛。当时只是想反驳,明明学习很努力,成绩相对也还可以,为何还是要放牛?不开心。毕竟那个年纪,小盆友玩心还是比较大,稍稍天气恶劣点,尤其看到同龄小孩在开心地玩,心里直痒痒。
我又反复问自己:什么时候才不用放牛?凭什么就我需要放,其他小孩只用负责开心地玩?怎样才能不用再放牛?我和其他放牛人有什么不同?
放牛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工作,就是需要耗费大把的时间和耐心。但这对于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来说却是最磨人、最致命的。不能自由自在地和小伙伴们去玩,偶尔放牛的时候“不幸”还会遇到几个同班同学或者任课老师,自我感觉“特别地难为情”,当时是真心觉得“很丢人”。担心其他同学以后会笑话、窃窃私语、甚至觉得有可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诶,总之,那个年龄的小女孩,心思总是格外地敏感和细腻。
“每一个小小的“英雄梦想”,都不该被埋没。”
大概“思考人生”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后来又放了超长一段时间后,“百无聊赖”,是真的“百无聊赖”,还带了好久的超厚超厚的词汇书去背,想想也是“励志”。很多年后,还是习惯背单词;很多年后,不管去哪里、做什么,还是习惯背重重的东西,一应俱全,宁肯错带100,不愿遗漏一个。所以,这是怪癖?其实,我自己感觉还好,一来磨练意志,意志力太重要了;二来如果万一必备的材料或者物品没带全,真的很麻烦、很糟心,整个人都不好了。
当时和我们一起放牛的同伴有很多,大多都是家里“忠厚”人,就是和我们心智有点不一样,但做杂事来,有人指派好,还是很可以的。印象中记得有一个就特别有才,很会画画,在河边沙滩上,用木棍随便几笔,各样家禽、农具、山川,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很是佩服。和TA们一起,生活很单调但也很纯粹,一人、一牛、一浮生。
“一人、一牛、一浮生。”
我也偶尔这样给自己打气:也许我和“他们”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我还是学生,还“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起码中考、高考考得好的话,还可以出去上大学。当时的确是有这种信念的强烈支撑,毕竟从小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
记得小时候,粑粑麻麻常常引以为傲的说:“我家小孩上小学时就可以一个人放6条牛了。”这的确是事实,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很丢脸、特别特别丢人。谁爱放谁放,我才不想嘞,哼!哼!!哼!!!。
“Life was like a box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现在回想起那段,或苦、或甜、或糗、或闲,却终将远去的时光,却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磨炼了我的意志、塑造了我的心性、锻造了我的韧劲。以至于现在遇到一些较为“艰苦”的环境或者不太如意的事情,也更能够立马振作起来。与自己、与周遭、与内心很快达成新的和解。
“积极、阳光、向上的人,你就是自己的生命之光。”
如今,算是真正地实现了小小的跨步,真的通过读书,走出了山村,走进了大学并顺利毕业。这原本不是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情,却像一束微微弱弱的柔光穿越时空、翻过山峦、不惧险阻,切切实实地照亮了如梦、似幻、恍如昨的别样盛夏光年。
前方的路还很长,不一定好走,但未尝不是无限未知?无限可能?努力奋斗吧,未来,谁会知道,谁又说得准呢。
前方的路很长,不一定好走,但未尝不是无限未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