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感觉,2025年真正意义上从互联网时代迈入AI时代,AI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了,就像我平时搜索一定会使用deepseek,它给出的建议非常专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么好的工具,必须用对地方。有效的使用Ai是为了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不是让自己偷懒,不是找捷径。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AI,不要焦虑,AI虽然强大,但它毕竟是算法,它只是术。就像人民日报里说:“我们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我们本来自己就是海”,答案或许不在外界的浪潮里,而是在我们的内在里。我们最宝贵的不是外在的知识库,而是具体的内在人生感受。因为AI不会告诉你,今天下午她一个人发呆,因为她有心事。AI对你的回答永远是没有具体的当下的,没有具体的感受的,就像《六祖坛经 行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开悟后的体验。
王阳明说,人心是可以感通万物的,人跟人的感受其实是可以相通的。我们的悲喜会因为同频而共鸣。但你应该不会跟AI去感同身受吧。AI只是术,而传统文化是道 。我们不应该跟一个强大的“术”去比拼“术”。回归本心,我们内在本质就是圆满的。
在AI年代,我觉得我们最容易丧失的就是人生的主体性,我们不要去当那种传递知识的工具,而是我更加关注我们的人生,去发掘我们的内在。真诚的敏锐的活在当下,去感觉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