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如果父母不做出改变,不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只会用命令、批评、指责、威胁……等等负面的词跟孩子沟通,那亲子关系真的会非常糟糕。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爱,自身也愿意去做一些尝试或改变,可以去读一读樊登老师写的《陪伴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
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樊登写的《陪伴孩子终身成长》
摘要:
樊登说,我衷心地呼吁,所有父母都能为了自己的孩子变得谦虚一点儿,放低一点儿姿态,把教育孩子的那些好书拿来读一读。 如果有人实在没那么多时间读书,可以请读者把这本书分享给他。 我分享的方法一定是有效的。只要你愿意和孩子好好地实践一下,对孩子表达出善意,鼓励他,当天,你就能感受到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化。
有的孩子很叛逆,让父母觉得不可理喻。其实,他只是在自我保护。孩子因为父母说话总伤他,所以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他对父母也表达不出爱意。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好一点儿,给他一点儿美好,表达出内心对孩子的真正期待,而不是用讽刺和挖苦对待他,他就能感知得到,并且能立刻做出改变,这叫作“帮孩子建立价值感”。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难,只要不怪里怪气地讲话就好,只要不指桑骂槐地讲话就好,只要不错误地用“只有给孩子压力,他才能‘出油’”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就好。 我们用点儿正常的方法,用轻松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家人就会变得更好。
培养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什么叫“无条件的爱”呢?
无条件的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只有你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你无条件地信任,无条件地依赖。
归属感与价值感,让孩子愿意变得更好
亲子教育中,第一根支柱是无条件的爱,第二根支柱是价值感。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有一段话,大意是:所有的失败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
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叫作“归属感”,另一个叫作“价值感”。
归属感是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家,知道自己在家人这个团体里,是被无条件包容和接纳的。如果我们掌控了无条件的爱的原则和方法,孩子自然就找到归属感。
我们要找到,是什么让这个孩子有动力出去做事,让他愿意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让他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这来自价值感。
很多人都曾被自己的父母这样谈过话,我到现在都记得这样的画面。我看到有位家长问孩子:“你为这个家做过什么贡献?”孩子没话说。再问:“我们对你提什么要求了吗?”孩子还是没话说。最后,总结来了:“你自己的学习学好了吗?” 在孩子说“没学好”的时候,他看起来什么价值都没有。
在我看来,一个孩子对家庭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比如,孩子完全可以参与家里的打扫卫生。他的成长本身就能给大家带来欢笑,他的存在就足以成为家庭气氛的调动者。
让孩子充分参与家庭生活,并在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有所贡献的时候,表达一下你的感受,告诉孩子:“你这件事做得很好,照顾到了周围其他人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孩子为家庭做的贡献。
但是,有时候父母会忽略,他们会觉得这不重要,丧失了让孩子逐渐形成价值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