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传武与现代搏击的对战可谓是博得了众多人的眼球,有人说传武不能打,也有人为传武正名,一时间可谓是乱象四起
在民国时期,那个动乱的年代,出现了李存义,尚云祥,薛颠,唐维禄,孙禄堂等一代宗师,他们到底有多厉害,我不知道,因为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仅存书面上的只言片语便下定论,无异于纸上谈兵,都是些空谈之论而已。我只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一技傍身,是会丧命的。
和平年代,自由搏击类的武术从传武之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有的武术体系,相对于传武的繁琐来说,搏击类更加简单,快捷,更加容易出功夫,这便是搏击的优势。加上如今被正式化的搏击比赛,一时间搏击占了鳌头,也更加被人们所接受。试问,拳拳到肉的赛场,加上汗水挥洒的训练场,看着是那么铁血,那么正能量,不是吗?
而传统武术就不一样了,大家能见到的传武,无非就是缓慢的太极居多,其他门派的,也大多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而已。比如,我如果问铁砂掌,那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说上两句,可是见过铁砂掌真正训练的人,实在太少。
俗语有言:习武先修德。如今打着传武的名号,招摇撞骗有的是,打着传武的幌子,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功夫的也大有人在。就拿神拳李洛能来说,在狱中自创半步崩拳,脚踝磨出岑岑白骨,方才得道,还不能说天下无敌,未尝败绩。
传武的精髓,如果只用能不能打来评判,也实在是有些贻笑大方了,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战场搏杀之术,后来在后人不停的演变之中,形成了武术一词,它就像京剧一样,属于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结晶中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以及传承,不是几个人说几句风凉话,出现几个神棍就能颠覆的。能打,有人能打,能传承,有人能传承。
解读武字,但凡是个人都能说上来,说在嘴上,却说不进心里,因为没有人知道正心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人明白如何止戈。
传武与自由搏击的争锋,在武林之中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必须争的,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武林之外的人看来,是舆论点,更是茶余饭后讨论的笑谈。什么赢不赢?什么输不输?赢了能如何,输了又能如何?丢人?我看还是丢钱更重要一些吧,不过都是利益之争罢,不过都是满足一己私欲吧?
我本身就是传武的习练者,没想过争输赢,也没想过虚无缥缈的登临大道的巅峰,更没想过杀人越货之类,只是想静静的习武,徜徉在武之易理之中,体悟其中的奥妙。我不说传武的好坏,因为个中奥妙,经历方知,也不说搏击的好坏,因为各种奥妙,同样经历方知
至于搏击与传武的较技,看看就好,这年头,男的都能变成女的,黑的也能变成白的。至于其中的这些那些,让那些人争去吧,有这时间,不如站站桩,打打拳,没准就能躲过一次疾病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