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第2回才懂:谨言慎行,才是成年人的生存智慧

《水浒传》第2回里,史进因对猎户李吉言语傲慢、态度轻蔑,没成想被怀恨在心的李吉反手举报通匪,最终不得不一把火烧了庄园,踏上逃亡之路。

这看似偶然的祸事,实则是“祸从口出”的典型写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无心之言”,却可能成为别人记恨的由头。

谨言慎行从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成年人守护自身安稳的关键。

01言语的“轻”,藏着后果的“重”

生活中,类似史进与李吉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同事聚餐时,有人随口调侃新来的实习生“笨手笨脚”,本是一句无心的玩笑,却让实习生记在心里,后来在团队项目中,对方因心存芥蒂,未及时提醒关键漏洞,导致项目延期;

小区里,张阿姨跟邻居抱怨“隔壁老王总把垃圾放门口,没素质”,这话被老王听见后,两家从此结下矛盾,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彻底破裂。

有时,我们没料到“一句话”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应,就像扔一颗小石子到湖面,看似只溅起一点水花,却会一圈圈扩散出更大的涟漪。

言语的重量,从不在音量大小,而在它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以及由此反弹到自己身上的后果。

近期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风波”。罗永浩吐槽西贝,这本是消费者基于用餐体验的评价。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有些过激不仅强硬宣称要起诉罗永浩,还在后续发言中称罗永浩是“网络XX”“网络XXX” 。

这番言论瞬间激化矛盾,舆论一边倒地指责西贝,使得西贝声誉受损,门店客流下降。贾

国龙或许没料到,自己的气话会让西贝陷入如此严重的危机,原本简单的消费争议,演变成全网关注的品牌信任危机。

02谨言慎行,不是“不说话”,而是“会说话”

有人觉得“谨言慎行”就是少说话、不表态,其实不然。真正的谨言慎行,是懂得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他人。

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却总爱“看破又说破”: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他立刻解读为“门太阔”,让工匠改建;曹操说“鸡肋”,他又马上猜到曹操想撤兵,四处散播。

杨修的“直言”,看似展现了聪明,却触碰了曹操的底线,最终落得被处死的下场。

反观同样身处官场的曾国藩,却深谙“慎言”之道。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言多必失,言躁必祸”,与人交往时,从不多评他人是非,也不轻易表露锋芒。即便对下属有意见,也会私下温和沟通,而非当众指责。

正是这份“会说话”的智慧,让曾国藩在复杂的官场中始终站稳脚跟,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03管好自己的嘴,就是守住自己的路

史进因一句不客气的话,丢了家;杨修因管不住自己的嘴,丢了命;西贝因不当言论,陷入品牌危机.

而现实中的我们,或许不会因一句话遭遇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却可能因言语不当,失去朋友、得罪同事、事业毁于一旦。

就像有人说的:“舌头虽软,却能刺穿心脏;言语虽轻,却能压垮人生。”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可以控制自己说出去的话。不随意评价他人,不轻易发泄情绪,不随口许下承诺,在开口之前多一分思考,在说话之时多一分体谅,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毕竟,人生没有回头路,说出去的话也没有后悔药。谨言慎行,不是束缚,而是铠甲;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管好自己的嘴,才能守住自己的路,让往后的人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顺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