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字。如今我们看到大多数人的姓都是跟着父亲的姓,可是为什么“姓”的造字却是用“女”字做部首呢?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源头,最初的母系氏族社会,一个氏族家庭成员的多少取决于女人生育能力的大小,这决定一个部落的力量和生存的能力。
人丁兴旺的部落氏族就会继续生存下去,否则,有可能被别的强大的氏族所吞并。另外,由于是走婚制,孩子生下来跟母亲生活,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至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就不好确知了。
甲骨文的“姓”字,左边是一个“女”字,右边是一个表示草木发芽生长的“生”。古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生物的繁衍表示母系氏族社会由同一女性始祖所繁衍的后代。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春秋时期,周、晋、郑、卫、鲁等国都是姬姓国,凡这些国的王族、公族女子出嫁到其他非姬姓国(齐、宋、秦)等,史书上都会称之为“x姬”, 是指该女子娘家的姓。
而齐国乃姜姓国,公族女子出嫁非姜姓国(一般是姬姓国),都称为“x姜”。
秦国为嬴姓国,公族女子出嫁外国,称为“x嬴”。
宋国为子姓,出嫁外国的公族女子称“x子”,如孔子见的“南子”就是嫁到卫国的宋国公主。
到战国时期这个规矩渐渐废了,“姬”在许多情况下指女子。如秦始皇的生母史称“赵姬”,乃赵国女子(也许是赵氏女),并非姬姓女。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随着男性地位的日益提高和巩固,“姓”才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
从时间上,姓的产生远远早于文字,有了文字以后,根据图腾徽记的图形产生了有文字意义上的姓。
作为一个深深陶醉于祖国文字造字之灵慧的我,在十几年前就许下心愿,秉承父志,将祖国的文字瑰宝诚挚的弘扬下去。编著有《汉字大智慧全书》仅以此系列献给所有喜爱中国文字的朋友!
为避免祖先造字智慧的失传。对喜爱中国文字的朋友是值得收藏的!有意向者望能加我的微信——15666521046希望在品读汉字造字智慧的过程中,探索宇宙与人的秘密与作为!渐渐使浮躁的心沉淀下来,在沉淀中开出智慧之花!
特此感谢文友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