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还未读完但收益很大。为了看懂吃这本书,我恶补了中国古代的各大学派,真是让我目不及暇。
什么是哲学?大多数人大多和我一样,开始涌现许多零散的碎片:晦涩难懂的逻辑、深奥的文章、充满苦难的人生归宿、神仙鬼怪、佛祖菩萨等事物。然而我们的哲学家前辈呢,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化的反思,就像大家都会做的新年总结一般,可以说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与思想。然而这又牵扯出了逻辑学,我逻辑学并没恶补懂这也就略过吧。
但冯老先生立志用逻辑学整理中国哲学史,在抗日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时期,他构建起了自己系统的、科学的中国哲学体系,对中国哲学史进行清晰的陈述。
中国哲学受限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土地辽阔,人们大多以农业为生,重农轻商。农民几乎从不迁徙,也就是人的不流动性,俗称“土气”。春秋战国时期爆发式地形成各种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传道受业,发表见解,发挥作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其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文化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大多数人应该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哪个教派与儒家吵的最凶。法家、道家都不是,出乎意料的是墨家。
儒家注重以人为本,推崇道德内省,上到君王,下到平民,都要孝顺父母,敬爱老师,创造一个统一的和谐社会,提倡有差别的爱别人,这点从因材施教可以体现。
孔子之后的主要哲学家是墨子,作者把墨子描述为“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墨家的思想基本与儒家的代表思想相反。孔子提倡从自觉性出发有差别的践行仁爱,墨子提倡从功利性出发平等的爱所有人,以获取自己和社会实际的利益;孔子注重礼仪,注重婚丧嫁娶等仪式,墨子认为仪式上的节俭,才能更有利于生活;孔子认为恢复西周的一统统治是正道,墨子认为各国应以小国的方式和平相处,停止不正义的战争,这叫“非攻”。在墨子那时代,墨子的影响力很大,丝毫不亚于孔子。墨子的追随者多来源于贵族被称为“侠”的武士,墨子与这些侠者成立一个军事集团,而墨子就是集团老大。在墨子的领导下集团组织严密,统一行动。游走于各国之间,发明防御的武器,实践着兼爱和非攻。墨子这种黑帮老大的气质,属实震撼了我。
以上就是我个人最近的知识所得,有兴趣的可以深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