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曾经的一次凶杀案中,女孩吉诺维斯被凶手杀害,过程中有38人目睹了全过程然却没有一人报警,当记者询问时,他们也不知如何回答,只有一句“不知道”。这件事被报道出来,人们纷纷表示美国社会太冷漠,人心麻木、铁石心肠。
然而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这38位目击者并非是由于冷漠而没有及时报警,只是因为有太多旁观者。
具体说来,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周围有其他人帮忙时,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这38个人大多数人心里想着“说不定其他人会帮忙会打电话,说不定已经有人帮忙打电话了。” 结果就导致人人都想着有人帮忙或者已经有人帮了忙,结果人人都没帮忙。第二,人们对紧急情况不确定。比如路边看见一人半躺在地上,他到底是身体疾病发作了还是喝酒醉了酒?隔壁夫妻吵吵闹闹,到底是只是因为生活琐事而产生的寻常吵架,还是其中有人遭遇家暴?若自己干预进去合不合适?这样的原因其实也叫多元无知效应。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单个旁观者即使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他也比一群旁观者更有可能伸出援手帮助受害者。
而在一群旁观者中,他们对紧急情况不确定的时候,旁观者就会根据周围其他旁观者行动、脸色、反应方式,也就是各种社会证据来判定事件够不够紧急,若其他旁观者表现得不动神色、淡定自若,不在乎的样子,那么这个旁观者就判定认为当前情况不紧急,自己无需伸出援手。
多元无知效应在群体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人大多数都不喜欢在不熟悉的陌生的群体中表现出自己很关切的样子,喜欢也习惯于表现自己优雅成熟的一面。这大概也就是为何人们内心其实有关心、纠结之意,却依然表新出自己淡定自若的状态,为何单个旁观者比一群旁观者更有可能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的原因吧。
那什么时候旁观者面对受害者,无需寻找社会证据,就能及时提供帮助呢?就是当受害者有非常明显的受害提示的时候,比如有伤口流血、身体抽搐、或者车祸现场等等。比如有个17岁男孩遇见车故被压车底下,众人看见事故十分紧急,立马意识到男孩会有生命危险,附近的20多个人便都及时赶过来救助了他。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朋友说她前段时间感冒,出去走在大街上忽然身体无力瘫坐在地上,然而多人经过却都没有一个人扶她的原因吧,也许那些目睹她摔倒的人并不确定她的状况,是不小心走路摔倒?或者喝醉了酒?再加上发现同自己一样的旁观者都表现出淡然的态度,所以最后就变成无人去扶她了。
所以,我对“冷漠”、“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几个字有了新的理解,面对某一紧急情况,旁观者没有提供帮助,并非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确定。当他们明确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要插手干预或阻止该事件的时候,是一定会做出反应的。
其实,为什么说城市中来来往往的人,都看上去那么淡漠,导致城市给人感觉是个冷漠的地方。首先城市里喧嚣吵闹、变化太快,人们很难确定已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性质;其次城市人口众多,当目击某个事件时,多人聚在一起的概率很大,就会出现旁观者观察旁观者,然而人们大多由都习惯于在陌生群体中表现自己成熟稳重优雅、淡定的一面,就会导致所有旁观者都互相以为该事件不紧急的结果。
这样说来,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不冷漠的,不是么?只是人们习惯性戴着自己的面具而已,但当知道自己有责任摘下自己的面具时,也会毫不犹豫摘下的,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救人如救火的感人的新闻故事呢。
最后,当我们出门在外需要求助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周围人你的情况,以及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是帮你打急救电话还是帮你找急救药等等,以此来消除周围人的不确定性,达到及时帮助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