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
——海宴
对于琅琊榜的第一印象来自于胡歌,而对胡歌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仙剑奇侠传,在琅琊榜之前,对于胡歌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景天上,只因他太深入人心,那种痞帅的感觉一直都在心里。
起初听说胡歌要出演一本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时在想,他即将演绎的是个怎么样的人物,而他又将给新角色一种怎么样的诠释,是否会像景天那样深入人心,那样无可代替。到现在离《琅琊榜》上映的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虽然一直都没看过这部广受好评的电视,可在网络上却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赞扬,有人甚至把《琅琊榜》说做近十年都无法超越的经典,因我没去看过,便也不做任何评价,不过对于胡歌的演技,我从未怀疑过。
距离我看完琅琊榜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因我是个健忘的人,具体情节是记不清了,现在你来问我,它到底哪里吸引了我,大概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非要说点什么的话,也无非是文笔好,情节跌宕起伏,思路严谨这几点人们常说的了。
于我而言,对于一本小说的好坏评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点,也就是我最为直接评判好坏的一点,那就是作者的文笔了,我是个肤浅的人,若一开始就没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我是很难看下去的,因为,我从来不爱看简介,偶尔也就翻翻书评,对于后续什么的实在不太感兴趣,所以即便书评里说小说后面情节发展得如何如何好,只要我感觉到文笔不符合我的口味,我就会弃书的。
第二点:情节发展,我觉得我是个挑剔且麻烦的人,对于某一种类型的书如果我找到了一本对胃口的,那我就会根据这本书的类型去寻找我下一本要看的书,直到在同种类型中实在找不到能满足我需求的了,便随机去寻下一种不同类型,然后再这样死循环。其实,对我而言,情节的发展不那么重要,上面第一点的时候我说过,文笔才是第一,就算情节啰嗦一些,老套一些我也可以接受的。对于故事情节中那些个明线暗线,我是不怎么在意的,只一味的跟着感觉走,去逐渐完善心目中的主角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深入,慢慢润色,到最后才会在脑海中形成独属于我的,由我的观点出发的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也是我一般不会看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视的原因。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
第三点:人物形象,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即便有些相似但终归不同,我曾看过多本主角形象差不多,故事情节雷同的小说,之所以能连着看了好几本,无非是这样的人物太吸引人。我记得有人说过:你所向往的往往是你所触摸不到的。这种观点我是认同的,可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毕竟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我们总不能活在虚幻的小说中。我知道,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想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请记住下一句话是:却高于生活。
《琅琊榜》我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从第一章里梅长苏也就是萧景睿口中的苏哲苏兄,在金陵城门前仰望“金陵”两个大字时的沧桑和悲凉,我就觉得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到现在我都能想象得出他在金陵城门口说:“我想在这里再站一会儿……这么多年没来,想不到金陵城几乎丝毫未变,进了城门后,多半也依然是冠盖满京华的盛况吧。”的神情,知道读完整本书,我才能真真体会到时隔十三年重回金陵时的心情,我无法知晓十三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就像霓凰对梅长苏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残忍的事,才能抹掉一个人身上所有痕迹,才能让一个火人变得那么怕冷……其实这些我是不懂的,可我还是心疼,不知道是心疼现在的梅长苏还是以前的林殊,梅长苏的挣扎仇恨坚持和无奈在我的心里回荡,他从一个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描述不出支撑他如此做的决心,所以啊,我放弃了。结局可以说是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中。琅琊榜首,江左梅郎,他永远在每个人的心里。
突然想起了书评里很经典的一句话:读罢琅琊心已死,唯愿梅郎入梦来。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写了八个字:一书读罢,清泪两行。一直觉得这八个字无法诠释我心中所想,今日,也算圆了一个多日前留下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