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生活的沉重打击

脊髓损伤,这个听上去就让人揪心的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就像一个冷酷的 “生活破坏者”,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患者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能力。
想象一下,原本可以自由奔跑、尽情挥洒汗水的身体,突然有一天,损伤平面以下的部位感觉消失,肌肉不再听使唤,运动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完全瘫痪。有的患者可能连最简单的抬手、翻身、坐起都变得无比艰难,更别说行走、跳跃了。像一些因意外导致脊髓损伤的年轻人,曾经活力满满,如今却被困在轮椅上,身体的自由被禁锢,对未来的憧憬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感觉功能的丧失也让患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感受不到冷热,无法察觉身体的触碰,有时候不小心受伤了,也浑然不知。自主神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血压不稳定、心率异常、大小便失禁等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长期卧床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压疮、肌肉萎缩、泌尿系统感染等,每一个都在折磨着患者的身体。而心理上,患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如影随形,让他们在黑暗中苦苦挣扎 。脊髓损伤带来的这些痛苦,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它是患者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之光。
康复训练:重燃希望的曙光
面对脊髓损伤带来的重重困境,康复训练成为了患者重新找回生活希望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
纠正体位训练
保持正确的体位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至关重要。它不仅能预防关节挛缩,避免关节畸形,还能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患者的肩关节应保持外展位,减少后期挛缩和疼痛的风险;腕关节需保持在功能位,必要时使用夹板固定,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手指要微屈,以维持灵活性。同时,要定期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可使用防旋鞋或适当支撑,保持踝关节处于背屈位,预防踝关节挛缩。
坐位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坐位训练的方式也有所差异。部分患者需要佩戴支具、颈托,在他人的辅助下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坐起训练和坐位平衡训练,这能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坐位功能。比如高位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需要借助高靠背轮椅进行训练,每天训练 2 次,每次的时间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并逐渐适当延长 。
肌力训练
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局部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适当的肌力训练至关重要。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伸展和放松运动,增强瘫痪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同时,要适当被动活动下肢关节,维持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像胸髓损伤患者,就可以经常做上肢抵抗运动训练,训练动作可由治疗师徒手进行,也可使用拉力器或哑铃。
心肺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心肺功能容易下降,肺部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进行心肺功能训练十分必要。早期可以做扩胸运动,增强胸部肌肉的力量,促进肺部的扩张。逐渐加以吸气肌、呼气肌的力量训练,还可以配合胸廓松动术、体位引流和排痰技术,帮助患者排出肺部痰液,预防肺部疾病。
日常活动训练
吃饭、梳洗、穿衣等日常活动训练,对于不同程度上肢及躯干障碍的瘫痪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通过这些训练,能让患者逐渐适应截瘫后的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患者可以从使用辅助工具进食开始,慢慢练习自主吃饭;学习如何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进行梳洗和穿衣,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一步。
关节被动活动及按摩
对于患者无法主动运动的关节,在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后,要进行被动活动和局部按摩。以牵伸、维持关节活动度为主要目的,主要按摩肌肉丰富部位,防止肌肉萎缩。每天定时为患者活动关节,按摩肌肉,能有效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弹性 。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安全与科学并行
康复训练虽然重要,但安全与科学必须放在首位。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比如,对于不同损伤程度、不同损伤部位的脊髓损伤患者,专业人员会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至关重要。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较为脆弱,康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如果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仅身体无法承受,还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问题,甚至引发二次损伤,加重病情。就像在进行肌力训练时,要从轻微的肌肉收缩练习开始,慢慢增加负荷,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和恢复。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暴力和疲劳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无论是患者自己还是协助训练的人员,都不能使用过度的力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当患者感到疲劳时,应及时停止训练,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过度疲劳会影响身体的恢复,降低训练效果,还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只有在安全和科学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才能让患者在恢复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康复案例:坚持带来的奇迹
康复训练的效果究竟如何?让我们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感受一下。湖南湘潭的安琪,在 5 岁 8 个月时因意外导致脊髓损伤,医生曾断言她可能要一辈子与轮椅相伴。这对于一个充满活力、热爱舞蹈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安琪和她的家人没有放弃,在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下,安琪开启了艰难的康复训练之路。
每天,安琪都要进行大量的康复训练,从最基础的肌肉按摩、抬腿、弓腿等被动训练,到后来的半蹲、深蹲、前后踢腿、站立平衡等主动训练。训练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疼痛,有时疼得她大哭,但她始终咬牙坚持着。她常对妈妈说:“我只是现在脚没有力气而已,肯定能站起来的。”
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奇迹发生了。安琪慢慢重新学会了站立、走路,甚至还能骑车,如今还能和爸爸一起在家跳舞。曾经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她的坚持下成为了现实。她不仅恢复了身体的功能,还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顺利踏入校园,和同学们一起享受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
还有 6 岁的小艺曈,同样因跳舞导致脊髓损伤,被医生告知可能终身与轮椅为伴。但她和家人积极抗争,在父母的陪伴下,小艺曈忍着剧痛进行康复训练。从最初的站立训练,到后来负重做蹲起、背着书包爬楼梯,她从未放弃。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她不仅能走、能跑,还重新站在了聚光灯下跳舞 。
这些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脊髓损伤虽然可怕,但只要坚持康复训练,就有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滴的汗水,都可能成为走向康复的关键一步。希望每一位脊髓损伤患者都能像安琪和小艺曈一样,勇敢面对,积极训练,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勇敢前行,拥抱希望
脊髓损伤虽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康复训练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他们照亮了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道路。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每一位脊髓损伤患者都是生活的勇士,他们在与伤病的抗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希望患者们能够坚定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同时,也希望家属们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支持和陪伴,共同陪伴患者走过这段艰难的康复之路 。让我们一起为脊髓损伤患者加油鼓劲,祝愿他们都能勇敢地迈向新生活,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