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忠尽瘁,此心光明丨纪念阳明先师诞辰550周年

展望未来,十年很遥远;回首过去,十年很短暂。

 不知不觉,我们学习阳明心学,已经十年。这十年,许多人因为学习阳明心学,格局境界得以提升,因而生活更加幸福,事业更有成就。这十年,许多企业因为共学中华经典,内部更加同频,外部更加顺畅,也更有力量。

从过去的十年,到未来的十年,有阳明心学指引,有良师益友相伴,我们有理由期待更舒展、丰盛的人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与众不同的二十年。

                                                                                                   01

2012年,我们走进龙场,开始学习阳明心学,读原文、悟原理。


记得在《阳明先生集要》的上册,在某一页上,我们画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感叹号下面是这么一段阳明先生与学生的对话。

 阳明先生说,你们听,街上有两位老伯伯在讲学。

 何谓讲学呢?

 一个人说:“你没天理。”

另外一个人说:“你才没天理。”

 那个人又说:“你没良心。”

另外一个人说:“你才没良心呢!”

 阳明先生说“听之,讲学也”,你们听,他们在讲学。

学生说“诟也,焉学?”他们在吵架,怎么是在讲学呢?

阳明先生说:“曰天理,曰良心,非讲学而何。”他们在讲天理、讲良心,不是在讲学又是做什么?

学生又问:“既学矣,焉诟?”他们明白这个学问,为什么还会吵架呢?

后面这句话很重要,阳明先生说:他们“惟知责诸人,不知反诸已”,他们知道天理、良知每个人都有,但是他们只知道以此去苛求别人,却不知反求诸己。

 回想生活当中的许多烦恼,多数都是由于苛求他人造成的,反求诸己才是阳明心学真正的学问。

 阳明心学的精髓就是反求诸己、就是自我革命。抓住了这条主线,战略升级和落地,可以很有章法、可以很从容、可以很自信。

                                                                                                02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我们信心的源泉。远的不说圣人之道,至少君子之道,吾性自足;至少君子之德,吾性自足。

君子的德体现为:广博的仁爱、深远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巨大的能量,这些美德,我们吾性自足。例如深远的智慧,你完全可以将其开发出来。

这有两条路径:

 1、由外而内的学习:你从他人那里学来的是方法、是经验、是固定的套路,无法随机应变。

 2、由内而外的觉悟:这才是自己的智慧,才是源源不断的智慧。

 那方法是什么?阳明先生已经说得很清楚,“去得一分私欲,复得一分天理”,去得一分不明、去得一分贪欲,就收获一分君子的道、君子的德。

 当时有人问阳明先生“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阳明先生的回答是“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人与人的格局、境界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良知即是宝藏,永远不可泯灭,唯有开发才能够获得。

                                                                                                 03

最近,在陪伴中小企业战略升级和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商业的本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最近的「战略夜话」中,我们向大家呈现了10×10的陷阱(或者说10×10的坑),这些坑叫人防不胜防。做企业如此,人生大体也是如此。

有些人通过回首良知,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善人,但如果只是成就了小善人,一旦遇到大的恶人,你的力量不如他,你必定被他所打击。

所以,唯有真致良知,才是真正智慧,才会真有力量,才能摧毁恶,才能展现真正的良知。

有的坑是别人挖的,有的坑是自己挖的,即便别人挖的坑,跳进去的也是我们自己。

所以,与其说是要提防他人,不如说是要提防自己。提防自己的不明和贪欲,每一个不明就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坑,每一个贪欲就是另外一个坑。

                                                                                                04

 阳明心学让我们心明眼亮、登高望远,让我们经营企业或人生都能够行稳致远。

 最近去过修文县的人会看到,在阳明先生纪念馆,路边有这样一幅大大的文字,写着“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阳明先生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又一座巅峰,通过这样一个桥梁,我们走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

总结一下过去十年学习阳明心学的心路历程:

 阳明学的确是大学问,不能间断,更不能退转。

 我们要感恩那些带领我们进入课堂,或者引领我们走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殿堂的带路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打开心门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们务必保持如同乔布斯所讲的一份“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的态度,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阳明心学以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阳光。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学习阳明心学的重要时刻。

2013年6月10日,在那一天我们真正地明白了——做人的基础原来就是一个“诚”,不诚无物。

如何是诚呢?首先是诚于己,才能信于人。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不讲一句恭维的话语,因为真诚你会变得更有力量,因为纯粹你会变得更有智慧。

 让我们向阳明先生致敬,向中华经典致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