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通常出现心理不健康问题回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帮助他们?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这句伴随在学生时期耳熟能详的名言早已隐藏对解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意志坚强呢?
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1、抑郁: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
2、咬指甲。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想问题,做作业、学习的时候经常咬指甲,说明孩子有烦躁、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那么,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
1、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会撒谎,他们的谎言一定是建立在对父母的不信任、害怕父母的惩罚的基础上的。
2、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中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孩子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里。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如果家长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当下,孩子的未来也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
1、由于患心理疾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有的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无心工作、学习和生活,被心理问题折磨得不成人样。如一些恐怖症患者、强迫症患难、疑病症患者等,这样的人,很多连工作也被心理疾病弄丢了,他们苦恼、悲观、甚至绝望。
2、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和疏导,有的孩子就会发展成为多动障碍或强迫症,甚至发展成焦虑症。
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身心良好健康发展呢?
1、多多关心孩子。其实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有足够的关心,就能够随时了解到孩子的处境,同时也能及时进行引导,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也不会觉得孤单。
2、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越是责备孩子,孩子就会越觉得自己没人爱,越反抗,越会利用自伤自残的行为抒发焦虑的情绪。
3、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身边一起做事或说话聊天,陪伴,将会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身体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是会不断成长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那么就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重视,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师生关系、居家环境等方面系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