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的中国羽毛球协会换届工作完成,来自国家队男双组的苏州籍主教练张军当选为新一任羽协主席。
由奥运冠军出任羽协掌门人,是继姚明、刘国梁后的又一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协会负责人,这给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竞技羽毛球有了可以期许的条件。
四十出头的年龄,运动员时期的辉煌成绩,退役后一直在国家队从事教练工作。这些条件无疑是人们推举张军当选羽协主席的理由。然而,面对国际羽坛群雄纷起的局面,又面临明年东京奥运会的任务,这位新官肩上的担子显然不轻,其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国家队主教练,又是羽协主席,张军的当前处境,也是很难比较理想的好处理两者工作方向的推进的两难的。
国家队的任务就是要成绩;中国羽协的任务既有成绩的需求(国际比赛),但更多的是整个国家的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其主要内容更多的关注市场的普及和完善提高。这里所说的市场也分两个方面:一是羽毛球人口的市场;一是羽毛球产业或者称商业的市场。
国家队成绩的保证,需要系统完备的青训体系。在体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基层青训未来发展模式一定会在市场和学校,自己现有体育系统体制这三者中做选择和统筹。
坦率的说,国家队和羽协有点像鸡和蛋的关系。
作为羽协主席,羽协工作自然是张军的责任。尽管国家队的成绩似乎更重要,但严格来说,国家队的成绩也应该是羽协的工作指标,也只是羽协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这个时代是需要羽协在服务和指导下级甚至基层羽协如何扎实开展工作这一块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而在小环境下,这两年需要羽协更多的协调各方资源来服务和配合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
适逢全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对于中国羽毛球行业来说,也正是行进在一个关键的时刻。
中国具有独有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快速高效,人种又似乎更适合羽毛球项目。适合、人口多、经济发达,这就决定了在中国,羽毛球走向市场化成为了必然趋势。
中国的竞技羽毛球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而民众对于羽毛球的需求日趋旺盛,市场越来越大,追求越来越正规高端的羽毛球非专业竞技已经在体制外形成了气候。全国各地的民间羽毛球俱乐部的方兴未艾也倒逼中国羽协需要拿出符合羽毛球事业发展的计划和方法措施来。
因此,接下来的几年将是中国羽毛球事业发展的关键。而这关键的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压在了张军的肩上。
很多事情在国外可以轻而易举的办好,但到了中国就会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文化和体制的不同。
在中国,当把人口当作分母的时候,办事的效率也就让人不敢恭维了。但要是将人口作为分子的话呢,其结果会惊喜掉大多数人的下巴的。
人口,毫无疑问是独有的优势。在国际上,无论是多么小众的项目,一旦移植到了中国,立马就会让人在参与人口的绝对数量上惊诧和惊喜。
比如羽毛球。
如何运用好这一优势,结合文化,再探索出一种新的体制来,这是摆在张军面前的一个课题。
说的透彻点,羽协如何协调规范各级羽协组织的工作,健康推进民间俱乐部的发展,并为此制定长远的战略方针,以及近期的实操方案是关键。
有消息说,有羽协主办的羽超比赛将停办了。这项几乎就是羽毛球全国锦标赛的孪生版职业俱乐部赛,其实根本嗅不到一点职业的味道(除了运动员的工资)。
如果说羽超是为了培育羽毛球市场的话,那么,很明显,在当下的中国,羽毛球市场并不需要靠羽超来培育了。而仅仅是挂个名的伪俱乐部,这种俱乐部比赛也是被证明了是没有生命力的。
眼前有一年后的奥运需要成绩来交付给十四亿说话谈资;身后有全国各地火热的羽毛球市场以嗷嗷待哺的眼神期待着羽协。张军接下来的主席工作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