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南》引领下成长

这一周我们在级部组长的领导下学习了指南,并且每天都会按照用记笔记的方法来学习指南。通过学习《3-6岁儿童指南》,我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对我收获最大的便是指南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指南》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指南》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结合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尤为重要,如《我是中国娃》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各民族的服饰,饮食,风俗,建筑让幼儿感受到我们国家民族众多,风俗各异。通过提供祖国的山水,地域特色,让幼儿感受到祖国的景色秀丽。让幼儿从社会和自然人文方面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在大板上我们让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出各民族的服饰和头饰,让他感受到我们民族众多,通过绘画京剧脸谱,让他体会到中国国粹的绚丽多彩,孩子们透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同时增加了幼儿的爱国之情。

我们不仅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更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比如废物利用,一个简单的纸杯,我们就可以变废为宝,让幼儿通过剪,粘,贴,画等不同方式加以设计,可以变成一朵漂亮的花,也可变成一个可爱的小娃娃。让每个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比如我们大班最近玩的社会性区域,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编成一个场景,让每个区域都有联系,这样就不会让幼儿觉得玩一个区域比较枯燥,缺乏兴趣性。

《指南》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都是3到6岁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像妈妈一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 。记得,我们班叮叮午睡一直不算很好,总爱打扰其他小朋友说话。有天中午叮叮躺的特别好,虽然睡不着但是很乖的躺着,朱老师表扬了叮叮,他特别开心,一个午睡都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等午睡结束后开心的告诉我,“王老师,今天朱老师表扬我午睡睡得好了”,我说,“你真棒呀,以后每天都这样就更好啦”,叮叮非常得意的和其他小朋友说,老师表扬我睡觉好了,以后我要每天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那以后他每次午睡都躺的特别好,期待老师的表扬。从这个事情上我觉得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特别大的影响,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安全的环境,多表扬孩子,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指南》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指南》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