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群里看到一场骂战,一个书法家因自己作品被批评写得烂,开启反击模式,持续了半个小时的你来我往之后,书法家扔下三个问题退群:
你们懂书法吗?
有什么资格批评别人?
做人要大气,懂得表扬别人,懂?
这不就是不会下蛋不能评价鸡蛋不好吃,不会制冷不能判断冰箱不好用一个道理?
出大招坏掀桌子,不和你们一起玩了。
这种撕逼到最后不欢而散的状况太常见了,无论是微信群还是微博或者论坛帖子,但凡有一些带批评意味的言语总会引起骂战。
我之前还在一些大号上看到有些粉丝质疑其文章观点的留言,而被号主嘲讽为不配看文章的低文化人士,走好不送。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在接收到批评信息时吗,第一时间是想为自己辩解,其次再考虑是否真的是自己出错呢?
后来在看一本书时学到一个词叫“习惯性防卫”,解释了我这个疑惑。
习惯性防卫有两种表现:一是有些人不敢或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受到攻击;二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一味维护自己的观点,只想让对方让步。
每个人都具备习惯性防卫本能,这是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现象。
当我们的观点或作品在公共场合受到批评,自尊受到挑战时,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去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想有人在欺负我,一定要反击回去,最好反击到对方丢盔弃甲。
所以,我们经常能见到职场里因为上级的一句批评,下属立刻质疑领导站着说话不腰疼,并大吐苦水摊上个什么都不懂的上级。
或者就像自己喜欢将上班迟到的原因归于交通堵塞,而不是因为贪图多赖床5分钟。
但在如今信息几乎为零距离的移动互联时代,如果不对这种习惯性防卫本能加以控制,我们很难适应得了这个时代。
就像我们对外展示自己的渠道有微信群、直播、各种写作平台、论坛、各种自媒体等等,我们发表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受众的反馈越来越迅速,这其中夹杂一些批评话语很正常,甚至乎批评多余表扬也不罕见。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逼迫着我们被动接受一些容易令自身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更加方便的获取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
我觉得,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只在意有没有足够多的发声渠道,而不会去在意对一个素未相识的人是否要考虑用词,是否语气太重。
这是现状也是趋势,不仅要适应,同时也要求我们需具备更能承受打压的心理素质。
既然无法回避,或许我们面对批评时,可以这么想:
1、批评比虚伪的赞扬要靠谱
每个人都爱听奉承话,但最怕的也是奉承话。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他笑容可掬,让你感到很亲切,对你从来不吝惜赞美之词,哪怕有时候你自己真错了,他还会开导你,将犯错的原因归于种种外界因素。
这种被定义为带着面具的操纵者,通过对你不断的赞扬,让你越来越信任他,觉得他才是这辈子难得的知己。
当你越来越离不开他,觉得任何事情没有他的意见就好像无法顺利完成时,慢慢的,他变成了你人生操纵者,而你,也彻底忘记了一种叫反思自己的技能。
我身边曾经有这样一个同事,每次聊天他总是对我说一些“我觉得你已经尽力了”、“这事不怪你”、“你的水平比领导高多了”之类的话,一开始听还蛮有意思,觉得说得有道理,可多听几次之后就开始产生异样感觉,难道那些错误我自己一点责任都没吗?
越想越不对劲之后,我主动疏远了他,因为我怕听习惯好话时,很难再听得进去那些逆耳的忠言。
现在愿意真心对你提出批评的朋友不多,假如有的话,还要珍惜。
我记得我妈经常和我念叨的一句话,产生任何纠纷时,先想想自己有没有错。
这句话虽然太过理想化,但依然不乏可取之处。
2、不断试错,快速迭代
“不断试错、快速迭代”是产品经理打造产品的思维,但哪怕你并不从事产品开发工作,依然有必要学习这种思维,并将它转化为发现自身问题的思维工具。
只不过产品经理在打造产品时,是通过小范围测试到版本1.0、2.0,不断收集用户各项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优化产品。
而我们则将每一次收到的批评建议对照己身,加以改进,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
我们所渴望的进步,离不开自身努力和外界的评价意见,仅仅是闭门造车的话,不仅时间成本过高还容易迷失方向。
网上有个视频,是一档创业节目,当时慧聪网还是国内电子商务扛把子,有一个观众发言做了一个商业预测说5年内阿里巴巴必然超越慧聪网,现场慧聪网CEO还没等观众说完话就有些挂不住脸,直接反击:“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还说我不行?这得让历史来说话,我这么成功了,还不信任我,凭什么让他们信任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
(大家假如对这段视频感兴趣,可以网上搜索《十年前众老板轮番批驳穷小子,全场当他笑话,如今却被狠狠打脸》)
至于最终历史怎么说话,大家显而易见。
不是没有市场调查显示塞班系统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诺基亚依然视而不见。
不是没有专家学者分析数码化相片的趋势,但柯达胶卷依然置若罔闻。
结局又如何?
不是所有的批评都是无端指责,也不是所有批评都是有意针对,相信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有能力去分辨哪些批评是善意且温暖的。
假如我们只有一颗玻璃心,相信这条路我们无法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