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科学界的一颗巨星,她的身上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她的生命历程让人震撼,她对科学矢志不渝的追求造就了她光辉的一生,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谱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新篇章,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读了《居里夫人传》,让人感慨万千,心中的情绪久久在感动和激动间回荡。她的故事感人至深,她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更深深地触动了我,她是世人的楷模,她——就是居里夫人,一个原名叫玛丽亚的波兰姑娘。
童年的小玛丽亚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不幸是因为当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硝烟战火、民不聊生;幸福是因为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她遗传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也养成了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主责任感。
青年的玛丽亚是在屈辱和期盼中成长。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波兰人艰难地只有逆来顺受,残酷的现实使六岁是小玛丽亚失去了母亲,大姐又由于疾病过早地离开,只有年迈的父亲、哥哥约瑟夫、二姐布罗妮娅陪伴她。贫穷的生活像一个梦魇缠绕着他们,但他们兄妹三人最后都拿着奖学金去到了当时的科学文化中心——他们梦寐以求的巴黎,而在这过程中,玛丽亚为了能够让二姐顺利完成学业,过着女佣一样的生活当了近五年的家教。
求学中的玛丽亚顽强而又上进。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休息。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但她只有一床薄被,于是,玛丽亚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充饥,吃不好穿不暖,她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备战状态。
居里夫人的科学之路艰辛而又壮丽。在各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又几乎没有任何研究经费的情况下,她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伟大研究中,并于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她最深爱的丈夫皮埃尔遇难后,她又强忍悲痛,坚毅而顽强地继续着她和丈夫的共同事业,再次于1911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的一生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元素,成了世人皆知的“镭之母”。也是唯一一个在不同领域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在居里夫人艰辛而又光辉的一生中,我学习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在教育上,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第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导师。居里夫人从小聪慧过人,她很小时候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她父母并不是很支持她过早狂热地读书,而是让她尽量亲近大自然、尽情玩耍,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培养了她独立而又完整的人格。在后来居里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是一样。试想如果父母让孩子过早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和透支了学习兴趣,那在玛丽亚后来坎坷的一生中,她还能用一颗顽强的心孜孜不倦地学习吗?还能对自己未来的科学事业一如既往地奋斗吗?还能对世界无私地奉献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我想,树木之道慢慢为工,引人之途循循善诱,教育之路春风化雨,天才是兴趣和勤奋的完美结合,把孩子培养得更好也是当下中国的父母、教师和全社会努力的方向。
“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彷徨”。在学习上,居里夫人就是在家庭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做了5年的家教先供二姐完成了学业,自己才毅然开始了漫漫求学路。姐妹情深和年少懂事都让人感动,最难得的是求知的意识始终埋藏心底不曾衰减,并且在困境中她又攻读了硕士学位。学无止境一生勤,她的求学生涯没有停止,更没有退步,只有前进,而且是大踏步前进!我们今天衣食住行和学习的条件和过去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一句不服老的口号,懒散和满足正在逐渐侵蚀现代人,让我们在学习中只求实绩和功利,专研的精神和氛围逐渐消退。“造烛求明,读书求理”。因此,我们当及时学习,莫放走学习之机,莫消退学习热情,莫不读书以为足,莫不读书以自轻,莫不读书以浅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当有忧患意识。不善学习,我们在工作中就存在能力不足之忧,在生活中就有粗弊肤浅之虑;不善工作,我们就会在前途上就忧虑徘徊,把不住时机,抓不住机遇。要像居里夫人一样,纵使条件简陋,仍然在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干出人性的坚韧,干上事业的高峰。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坦途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顶点。”居里夫人就是那个不畏艰险的攀登者,不论何时都在“攀爬”的工作狂,她就是那样一步一步将自己的科学工作、将人类的科学事业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居里夫人的科学工作对我们常人而言不可复制,我们的工作也远远不可与其比拟,但是她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 “人生志气立,所贵建功业”。混日子和不作为永远没有市场,只有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体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