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背后的文化密码——人物原型

通过对一场最著名的,同时也是历时最长的(1959~1978年)广告运动的个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营销沟通中的解释主义框架:这项工作是由广告商恒美公司(Doyle Dane Bernbach)为大众公司的甲壳虫车型而进行的。这场运动以其自嘲的睿智而广为人知,它以各种方法将甲壳虫的朴素、小体积及动力不足转化为正面的属性,而当时大多数汽车广告都还在强调着恰好相反的属性。对这些信息的解释性分析运用了文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念,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为这种诉求打下基础。为这种廉价车所塑造的形象与喜剧学者所称的“小人物”典型相关,这是一种与小丑或戏法师相关的喜剧性格,是能针刺官僚与服从的沉闷且僵化的被社会遗弃者。

其他具有“小人物”性格的例子包括电视连续性《陆军医院》(M.ASH)中的霍凯,喜剧家伍迪·艾伦和查理·卓别林。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待营销信息的文化意义,那么多年后IBM为使消费者相信其新型个人电脑的用户友好的特性,选择查理·卓别林这一形象来“软化”其乏味、咄咄逼人的形象也就并非偶然了。

——案例摘自《消费者行为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