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人有好多个微信群,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虽然每个群人数都较多,但潜水的较多,真正活跃、经常在群里说话的没几个。而且大多数人在群里说话都小心翼翼,少数人心直口快,我倒是非常喜欢,虽然我潜水,不代表我没有观点,我会把我的观点写进我的文章,在我的微信里发表,不发微信群,这样很少有人冷嘲热讽甚至攻讦谩骂。
前几天,老家一微信群,热闹非凡,缘于文旅泗阳发了一篇文章,行文优美,画面感强,美食诱人,如果从历史真实的角度,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孰料,帖子转到微信群,有人认为“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的文章,不必认真”。我潜水,但我在认真看,文学不同于史学,有些东西是可以虚构的,不必太认真,旅游的时候,消遣时光,多些谈资是多多益善。
我曾在一个群里转发我写的文章,就遭到有人责问,为什么转发,能不能踢出去。我辩解道:“这是我自己写的散文,我以为为群作贡献,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他的回答是:“文字水平也是很一般,不用转了”。看来以后得小心翼翼地于文末附上“不喜勿喷”,借此守护我那颗敏感脆弱的心灵。其实在陌生人的群里,人们说话才不会顾忌,我最近一直在反思,不一般的文字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文字表达才是适合自己的。
找到同频共振的人真是太重要了。你文章写得再好,人家建的买菜卖菜群,你发在里面都是会受到群主干涉的。这是你找错地方了。
有一次,看孙女作画。画作虽不佳,却十分认真。我说:“你这画得不对,鸟不是这样画的。”孙女抬起头,眼神闪烁着光芒,问:“那该如何画呢?”我倒愣住了,我也画不好。小孩子的本真最好,我说,给你请专业老师教你吧。
这件事让我深思许久。或许,“不喜勿喷”的盾牌并不能遮挡什么,真正有力的是孙女那般的天真与勇气——既能接受批评,又虚心请教;既能承认不足,又不因此否定自我。
成人都在别人的目光里活过太久。在职场,穿件新衣服都要考虑会不会太扎眼,在群里说句实话话也要琢磨会不会得罪人,甚至连喜欢一朵花,都要先看看多数人特别是领导是不是喜欢。其实这世间的美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你爱的茉莉,有人嫌其太素;你钟爱的牡丹,有人又觉你俗艳;你爱荷花,甚至有人认为它出自污泥。我们的祖先特别聪明,早就说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每天清晨,我都会收到许多朋友发来的“早安”图文:有洪泽湖的晨曦、温暖的嘱咐、小镇的风情……一晃多年,从不间断。这些图文甚至视频,洋溢着朋友的关心。朋友的执着,感染了我。也有人特别讨厌鸡汤文,认为浪费时间。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学习与不同的声音共处——不必讨好,不必争辩,你有你的评说,我有我的执着。当然,执着很好,也要不断创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