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书笔记,为什么把它写下来?可能是因为我找到了一个问题的解答:
如何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
在读《用有声书轻松听出英语力》这本书时,作者廖彩杏这样说道:
如果孩子习惯依赖标准答案,坚持背完单词与语法,才肯放心阅读文章,完全剥夺孩子发展「猜测、揣摩、推敲」的机会,剥夺孩子自己去注意、判断和解释的机会,剥夺孩子「我了解了」「现在我懂了!」那种茅塞顿开的兴奋。
写的真好,其实阅读(学习)本身就是有乐趣的,因为可以从中获得豁然开朗的成就感,之所以我们认为学习没有乐趣,或害怕孩子无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这些错误的方法正是「扼杀兴趣」的罪魁祸首。
书中还提到,在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时光中,尽可能的避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采用开放式的问答,让孩子有机会思考,从中获得乐趣,什么是开放式问答?书中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就是很棒的问句,以角色、事件、时间、场景、动机、手法为出发点,诱导孩子动脑,把散落在书本中的线索连接起来,组织成合情合理的想法。
对于英文学习兴趣,作者主要采用的是有声的英文读物,她让自己的孩子从5岁开始,坚持每年阅读150本英文有声故事书,之后她的两个孩子收获了字正腔圆的英文口语、广泛的词汇量、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作者的话说,即是
这些好书捕获了孩子们的心灵,令他们爱不释手。
作者在这5年的「英文」训练中,牢牢的遵循着3个关键因素
-
选择优质的材料:重复句是关键
据有关研究,同样的内容,通常必须听七次以上,才能产生声音记忆。而好的英文材料,会刻意在正文中重复关键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强化孩子的记忆,事半功倍的帮孩子内化了书本中的故事。
我也听了几本书,例如《Five little monkeys》、《Brown bears, Brown bears, what do you see》、《Go away, Mr. Wolf》都遵循这样的选书原则 -
图文合一,绘本、插画是故事的线索
正如上文所说,好的绘本,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会通过生动的图形表达故事的内容,达到了激发孩子兴趣的标准。 -
规律的将有声书纳入到家庭生活中
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能消化故事的内容,所以规律性并不意味着每本书听多少遍,而是安排每日3餐时、起床、睡前有规律的阅读,把阅读这件事彻底的融入到生活中,同时,作者还提到了记录,她是从护士照顾新生儿的记录行为中得到的启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卡,每天定时定点的完成阅读任务,在表格上打钩。
以上就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