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 陈秉初
国际和周边国家的新课程改革
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2.信息素养的养成;
3.创造性与开发思维的培养;
4.强调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
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5.重视学科的综合与应用。(陈秉初)
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 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读、写、算能力和信息素养是未来公民的适应社会的基本前提)
• 德国:问题解决能力、迁移能力、灵活性、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能力、自主性和可信性
• 日本:生存能力(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和技能以及伦理道德精神)
信息素养的养成
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美国:要求所有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工具
英国:将信息技术改为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学生可以运用ICT工具创造地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迅速从社区、文化中获得思想、经验。
日本:“信息科”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
创造性与开发思维的培养
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对别国文化的尊重、理解、认同和欣赏
日本:“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
1.学校是干什么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学校是教育单位,是育人的机构。(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合格人才。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抓手、切入点)
学校本质的回归: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育人,一个完整的人、高素质的人(绝不是“低头族”“宅男宅女”,绝不是自私、没有责任感的人)
2..基于中国国情的学校教育问题
3.如何看待考试成绩。结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追求怎样的课堂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习成绩提升
有利于学习提升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转型问题
我们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原有课堂的优势与问题?哪些课堂教学模式?我的课堂?
课堂转型的核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生本课堂”
如何理解与衡量生本课堂——学生自主(应试与终身学习)、教师引导、协助(还是学生)
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力提升。
为什么要这样的课堂?只是课改的要求吗?
什么是教学?
教——是什么?
学——又是什么?
我们的课堂关注的是教还是学?
什么是学习?
学——是什么?
习——又是什么?
我们的学校教学是学多了还是习多了?我们的学生有习吗?
教学?
教育学就是买与卖。
同一过程与载体。
平等才能完成。
我们的课堂平等吗?
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需求与兴趣?能够聆听学生的回答与意见吗(省优质课)
体罚与变相体罚?
如何对待课堂讨论与交流?教师带领学生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还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问题离开(结束)。
学习?
学习是学习者大脑认知过程——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跟着老师
学?补课?学生能够自己处理学习的问题?
智力+经验+外界影响——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智力、学习经验——个体差异——目标与方法的差异——考到可能考上的学
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外界影响——引导还是试压?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统一的教学形式?
(导学案、微课、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
学?接受、模仿、固化。
习?加工、内化、应用(向光性)、反思。为了得到高分,我们现在是学多还是习多?强制性的作业是学还是习?如何留给学生习的空间?真正因为智力问题而成绩差的是个别。
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环境。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上采用“先学后教”、“同伴合作”、“学生主讲”等方式
先学——学生对学习内容、任务的预先认知(预习、自学),其目的就是对
学习内容感兴趣,产生问题,并部分或全部地解决(学生自己认为的解决)——形式: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
后教——针对学生问题的教,针对学生需求的教,针对学生实际水平的教
教是提示、指点,不一定是系统讲授;教是学生学习思路的引导——解决问
题的关键点;教是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更多地新问题(乐清中学的英语课)
同伴合作——小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
小组合作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组内合作(讨论)、组间竞争(比赛、游戏、
实验)
小组合作的关键是明确组员的任务、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任务在导学案中明确,分工有学生自己定
小组内角色互换——根据学生特长兴趣,不同学科的小组内角色不同(发挥积极性、
共同成长)
学生主讲——学生发言的时间,而不是内容的系统性
讲什么——讲问题、讲问题的理解、讲不同意见——核心是将思路,不只是答案
讲可以语言表达、可以文字黑板、可以活动设计、可以……
生本课堂的组织实施
课堂中平等、民主氛围(人人平等)
任务清晰、分工明确、交流充分(让其讲完)
教师适时干预、恰当评价
开始时期培养骨干学生
时间的调控、讨论方向的引导
……
课堂教学评价
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思维、鼓励表达
鼓励不是简单表扬——让表扬得到不容易
鼓励不排斥批评
教师的期待、微笑、和蔼语气、形体变化都可以成为鼓励
鼓励一定是真诚的,让学生感到真诚
评价的多样性——教师、学生、质性、量化
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
课程改革来的一系列观念
生本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分层与选择,学生参与与自主,合作与交流,信息化问题,反思
……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发展,组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多样化的教学范式)
教学策略的介绍
概念图教学,探究性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式教学,反思性教学,分层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认识
1.目标控制论
2.有效教学的层次性
3.低效率课堂问题
1.目标控制论
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受到教育目标的制约和规范,应为教育目标的最有效的实现服务,教育目标的实现始终体现在教育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 陈秉初,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2.有效教学的层次性
效果、效率、效益
3.低效率课堂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对教材与教参的依赖
不惜成本的题海战术
教学经验仍然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以解题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继续存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普遍推广
以媒体应用为判断教学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
以多校联考为代表的教学考核继续存在
以作业本为代表的各种资料继续泛滥
二、探究性教学中的有效性
1.探究性学习
2.个案分析与对策
三、分层教学与有效性
作业分层,任务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