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一位这样的朋友,他说要坚持学英语,却打卡几天之后,消失了踪影;她说要减肥瘦身,却在火锅面前走不动路;他说要早睡早起,却依然在凌晨熬夜刷手机。
这样的一位朋友,可能是你,是我,是他,却似乎不属于那些自律的人。
比如最近上热搜的温碧霞,在一张与养子的合照中,人们为她们的母子甜蜜,送出祝福的同时,也不由感慨:53岁的温碧霞,居然还这么甜美可人!
穿着粉色流苏裙,笑靥如花的她,没有一丝年过五十的衰老,反而整个人,都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有女孩在评论区讨要冻龄秘籍,一位网友的回复却十分扎心:就算她告诉你了,你也坚持不下去吧!
可以说,这些年,我们见识了:莫文蔚的腿,杨丽萍的背,许晴的蜜桃臀;目睹了老公彭于晏,李现和郭麒麟,通过健身变男神......
可是,每次都对着屏幕流口水,下决心也要华丽变身,却一次次死于葛优躺,溃败于啤酒烧烤和炸鸡,似乎我们和那些男神女神之间,隔着的不仅是皮囊的差距,还有内心的自律。
那些自律的男神女神,可以让时间也拿他们没辙;这边不自律的我们,却只能被时间拖着走,被低效率折磨。
所以,你一定也听过这样的论调:极度的自律,才会有极度的自由,否则你自由过了火,就会一无所有!
但关于自律,我们实在是有太多误读,以及太多的错误追逐。
安德鲁·卡内基,是现代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曾经委托一个叫希尔的人,在全国寻找那些有钱和成功的人,通过对这些人的研究,他们发现:自律才是伟大成就的起点。
自律可以带来成功,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但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通过自律所取得的成就,是以自身的克制和牺牲做交换的,意味着某种自由的剥夺,伴随着极大的痛苦。比如勾践卧薪尝胆。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自律,会让你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
但其实,根据威廉·霍夫曼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真正拥有自律的人,比那些不够自律的人,更容易幸福。
因为自律的人,会更有能力控制生活中的冲突,更能够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正如心理学专家金·戈尔金斯所言:自律是营养、健康和人际关系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自律让人们免于入狱,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工作,以及安稳的生活。
成为一名自律的人,意味着你享有以下好处:
你会实现你的目标,当你实现目标后,自我认同感和自尊会飙升;
社会和你周围的人,也会见证你的成功,增加对你的认可和尊重;
你会影响别人的生活,给他人带来正向的引导,因此被更多人推崇;
可以说,你变得越有纪律,生活就越容易。
而不自律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你不能控制自己,最终只能服从他人,这是生物的本性。
很多时候,我们被生活牵着鼻子走,就是因为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
自律也许会痛苦,但远远比不上后悔的痛苦,更比不上失控的痛苦!
可是,自律带来的好处,只属于那些追逐正确自律的人,而不属于那些追逐伪自律的人。
知乎有一个网友,举了一个来自身边的真实例子。
她有两个朋友,一前一后都刚生完孩子,面临一样的烦恼,就是在孩子没断奶前,无法外出工作,并且由于生孩子,小蛮腰变成了大肚婆,破腹产留下了要命的刀口,带孩子的鸡飞狗跳,没有自我空间的生活,缺眠少觉的折磨,黑色素沉淀,皮肤粗糙,焦虑烦躁,她们都在经历人生中,最难扛的时刻。
起初的痛苦是相通的,两个人都找到她哭诉抱怨,委屈不已,因为生一个孩子,意味着这么大的代价,是她们当初没有想到的。
于是,这位网友就给了她们同样的建议,那就是:既然身材走形,就坚持健身;既然有刀口,就坚持用药或通过手术,尽量解决这个问题;既然睡眠不足,就提高睡眠质量;既然皮肤不好,就坚持做好护肤。
这样的建议,在妈妈们听来,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痛定思痛之后,一位妈妈坚持照做了。
她观察孩子的日常作息,制作了很详细的日程表,在孩子睡觉时,要么跟着睡,要么做运动,而且,她开始学习煲汤,坚持只吃健康的东西,借此机会调理身体,并且,有时陪孩子玩的时候,也是脸上敷着面膜的。
慢慢的,她的身体状态变好,皮肤和身材也开始恢复,从一个对现状不满的妈妈,变成了超有爱的辣妈。
而另一位朋友,她虽然对自己不满意,但总是借口太累,没时间,并且为了排解心中的烦苦,她抽空就刷剧,玩手机,通过见缝插针的娱乐,缓解自己沉闷的生活。
但之后,是更深的不满意,因为身材走样,皮肤变差变衰老的事实,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她陷入了更深的,对自己的谴责和不满。
虽然她嘴上不承认,但内心深处,她接受不了这样糟糕的自己,于是只能将怨气向外发泄,比如指责老公付出的少,絮絮叨叨自己为生孩子吃了多大的苦。
如同祥林嫂一般,起初博得了丈夫的理解,但说多了丈夫就免不了反驳,哪个女人不生孩子?于是,加剧了她的痛苦。
这两位妈妈,一位是在发现问题后,通过自律的生活,重新夺得对身体的掌控权,另一位却是借助短暂的娱乐,麻痹真实的需索,最终丧失主动权,沦为受害者。
她们的不同,其实也反映了,自律带来的不同满足:一个是安于眼前的满足,一个是通过克制自己,做些改变,从而寻求长期的满足。
眼前的满足,只能带来眼前的快乐,但需求长期的满足,则意味着,你不仅在当下收获了掌控自己的快感,更在未来收获了,达成目标的成就感。
因为约束自己,延迟满足,以此获得长期回报的能力,就是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主宰自己,掌控人生,过得幸福的证明。
所以,你一定也会以为,第二位妈妈的生活失控,是源于她没有第一位妈妈自律。其实,这就是因为对于自律的误解,导致很多人长期被伪自律折磨。
我们常常会觉得,当我们看到有人能够早起,而我们不能;当有人坚持跑步,而我们不能;当有人练出腹肌,而我们不能;就意味着,我们的自律性不如他人。
其实也不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假设有一个人,养成了早上4点起床的习惯,他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他有生理上的优势,他本身就是晨型人,因此早起,让他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最佳。
而你早起困难,也许是因为,你本身就是夜型人,早睡早起的规律,根本就不适合你。
如果,你试图强行进入一个,不适合你自己的模式,去坚持一个让你觉得痛苦,别人却无比享受的过程,本身就会比别人困难的多。
就如我们羡慕很多热爱健身的人,然后也强迫自己这么做,当自己做不到时,就会认为自己不自律,从而备受挫折,其实忽略了她们坚持健身,是因为她们热爱健身啊。
就像村上春树所言:喜欢自然就会坚持,不喜欢的自然无法长久。
你觉得度日如年的经历,别人却觉得甘之如饴。
所以,想要自律,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明白自己的真实渴望,以及找准自己的热爱点,很重要。
杰克·伦敦是这样诠释,基于喜欢之下的自律:最终的词是我喜欢,它位于哲学之下,与生命的核心缠绕在一起。当哲学沉思了一个月,告诉个人他必须做什么时,这个人立刻说,“我喜欢”,并做了别的事情,哲学开始闪烁。是我喜欢让醉汉喝酒,让勇士奋不顾身;这使一个人成为狂欢者,另一个人成为主持人;这使得一个人追求名声,另一个追求黄金,爱情,和上帝。
杰克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人们经常解释自己做某事的缘由,这是出于哲学层面的,实际上,他们做某事,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律也是如此。
鉴于[我喜欢],[缠绕在生活的中心],你最终不会坚持任何,你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如果你想要真正自律,就需要找到真正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例子中的那两位妈妈,看起来,似乎第一位更自律,但其实也许是因为,第一位妈妈有更多的,关于变美的驱动力,第二位妈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为不再美的现状困扰,其实她真正想要追求的,是自由,不是变美的自由,是掌控时间的自由,不再美丽,只是这种自由被剥夺后的表象,她会在蹲马桶的档口看手机,享受那一会属于自己的时间,因为她真正想要的,是有能力自己安排时间,孩子打乱了她的这种自由。
所以这种时候,她应该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寻找外界的支持和帮助,用有规律的生活,高效的育儿工作,换得更多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她才会觉得快乐,并进而为身材和皮肤状况,做出改善的举动。
看起来细微的不同,但在心理层面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如果没有找准需求,就盲目追求自律,就会在无法达成时,陷入焦虑和不满,挫折和自卑。
我们都知道,有人喜欢吃水果,有人喜欢吃肉,通常意义上,我们并不会认为吃水果的人,比吃肉的人更自律,但是我们很容易将某种生活习惯,视为更自律的表现。
比如,当一个人生活中,吃更多蔬果,而很少注入高油高热量的肉类时,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这种生活更自律,于是,一个以肉为生的人,可能为了变得自律,而竭力追求对自己来说,极难的事情。
这当然有可能成功,但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快乐是发动机,是推动一切运转的东西,快乐产生能量,使我们变得强大,如果没有快乐加持,我们迟早会抛弃所坚持的东西。
所以,不要根据大多数人的判断标准,去衡量自己的生活是否自律,自律的存在,是为了让你的行动更有意义,所以真正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样的习惯,能够让你发挥最大的潜力?
寻找这样的习惯,坚持这样的习惯,才是真正的自律。
比如那个喜欢吃肉的人,如果吃肉并没有为身体带来健康损害,坚持自己吃肉的喜好,并不是不够自律。
拿温斯顿·丘吉尔来说,他有一个独特的生活习惯:他会熬夜到凌晨2点(有时3点或4点),8点醒来,每天下午3点小睡2个小时。
如果他生活在现代,一定会被人们批判作息不规律,生活不够自律,因为传统认为自律的作息是早睡早起。
但丘吉尔很喜欢夜间写作,他的这套工作习惯,对他十分有效,有利于他一天经历两个高效率的工作时间段,一次夜间,一次早晨。他创作了44本广受好评的书,带领英国度过艰难的二战时期,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探索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坚持下去。
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形式,让你同样拥有自律,只要你能通过这些方式达成目的,就是好的自律习惯,一定要套用别人的习惯,就会让你的自律之路,还没开始,就步履艰难,尤其是当你的习惯带不来正向收益时,你的坚持也就毫无意义。
詹姆斯在《原子习惯》中说:你应该养成适合你个性的习惯。人们可以像健美运动员一样锻炼,但是如果你更喜欢攀岩、骑自行车或划船,那就围绕你的兴趣来养成锻炼习惯。如果你的朋友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你发现低脂肪对你有益,那么你就有更多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如果你想多读点书,如果你更喜欢浪漫小说而不是严肃小说,不要感到尴尬,阅读任何让你感兴趣的东西。你不必养成每个人都告诉你要养成的习惯。选择最适合你的习惯,而不是最受欢迎的。
知道你需要锻炼,你可以鞭策自己,让跑步成为你选择的健身方式;你可以约束自己每天都这样做。但是,当你可以通过做一些,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游泳,达成同样的效果时,你何必要执念于早上五点起来跑步呢?
所以,在打算坚持一件事情之前,要先有一个信念:当你做你喜欢的事情时,你一辈子都不是在艰苦工作。
这不是回避困难,而是因为某件对你来说困难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正确的,只有某件事情对别人来说很困难,却能给你带来快乐,释放你的潜能时,那才意味着,这是你需要坚持的事情,你需要养成自律习惯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妄图方方面面自律,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想要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需要你建立主要的人生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塑造自律的习惯。
这听起来,似乎是在将艰难的自律,简化成一件,人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其实依然很难,因为大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们习惯了按照来自社会期待的方向,去打造自己的生活。当他们没有完成文化期待时,他们会产生负罪感,并进而走向失序和失控。
所以如果有人在生活里自甘堕落,不要意外,因为这可能不是他的生活,他没有在这种生活里产生归属感,自然容易在这种生活里丧失主动权。
由此可见,实现自律之前,最重要的是:是找准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方式,屏蔽外界的干扰,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讨厌早起,讨厌跑步,或者不认为冥想对你有任何好处,就不要感到内疚。只有当你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和潜力时,你才应该感到内疚。
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应该是你的目标,如何到达那里,由你自己决定!
所以,下次看到明星的大长腿,小蛮腰,请不要再埋怨自己不够自律,因为诚如舒淇所言:明星变胖是犯罪。
但你变胖不是。
只有当你觉得变瘦,是比吃火锅更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时候,你才需要去追求瘦,否则你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就容易失去自己的生活乐趣。
所以,自律并不意味着,你要过一种限制性的生活,也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一切,自律意味着:你需要学习如何,将你有限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主要目标上,坚持不懈,直到目标实现。
这也意味着你需要培养一种心态,让你被自己深思熟虑的选择所支配,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坏习惯,抑或他人的影响所支配。
真正的自律,是活在自己的理想状态,按照自己的框架,搭建令自己满意的生活。
所以,心理学家在研究了很多自律的成功人士后,得到这些结论,也许有助于你建立自己的自律习惯。
1.自律的人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坚持按自己的意志生活。
关于提高自律的第一点就是,你要相信自己是自律的,许多人宣称自己没有意志力,他们为了避免失败,选择了避免开始。
而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说,我们的想法,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当我们相信我们有意志力时,我们就会真的有意志力的去生活,而非随波逐流。
2.自律的人并不擅长抵制诱惑,而是擅长逃避诱惑。
自律的人,通常被定义为,比不那么自律的人,更能抵御诱惑。比如说,当你和对方同时盯着一个棒棒糖时,自律的人,更能坚持到底。
但是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自律的人,不意味着某种天性的剥夺,相反,他们专注于管理相互冲突的目标。该项研究的神经科学记者,玛丽亚·沙拉维茨说:自我控制,可能不是立足于更好的抵制诱惑,而是在于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避免诱惑。
比如,两个人同时盯着棒棒糖,自律的那个人,可能会选择先离开。
如果不打算吃甜食,干嘛要盯着一个棒棒糖?这可能是那些自律的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不用自控,实际上是擅长自控的最佳方式,因为人们意志力有限,让自己被诱惑包围,是一件很蠢的事。
3.优先排序,一步一步来,不要被完美主义所控制。
自律其实也是一种,处理冲突目标的能力,所以,当你想要拥有自律时,你需要优先安排事项,决定好先攻克哪个目标。
有人选择集中全力攻克最难的那部分,之后精力涣散后,处理那些琐碎的事情;有人喜欢攻克简单的部分,然后通过阶段性的胜利,激励自己更好前进;
这其实只是方式的不同,你要选择适合你的,但最重要的是,你不要被完美主义所蛊惑,有些拖延症患者,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个完美的幻象,让他们在不敢确定达成时,迟迟不肯行动。
但就像陈意涵所言:当你今天不想跑步时,先穿上鞋。并不一定要做到极致,但你要先开始。因为你沉溺于拖延的周期越久,你陷入停滞的程度就越深。
4.要学会原谅自己,表现出同情心。
在你通往自律的路上,一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热爱跑步的村上春树,在跑了二十年后,也会陷入疲惫和厌倦,从而开始转向练习铁三角。
要知道,毕竟你是人类,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那不是失败的标志,你对挫折的反应,远比挫折本身更重要。
情感大师克里斯托弗·杰默告诉大家:不要让你的第一次挫折(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影响你的努力。严厉的反应和判断,或者完全放弃,对你没有好处。从挫折中恢复,需要自我同情。你需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善待自己,安抚自己、识别错误、吸取教训,激励自己,给予支持。
5.要相信习惯的力量,保持专注,养成习惯,是自律的最好办法。
如果我们在成长,我们总是会走出我们的舒适区。而建立新的习惯就是如此,一开始我们会不适应,但是大脑特殊的基底神经节,让你日复一日重复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是惯性。
麻省理工学院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小老鼠在迷宫中找巧克力,起初它们找的很吃力,但是在重复第100次的适合,它们穿越迷宫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它们甚至不再依靠大脑给出指示,而是凭借惯性找到了食物。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为何我们骑自行车,走路,很多对初学走路的孩子来说,要耗尽脑力的事情,我们却惯性使然,因为我们习惯了。
自律也是如此,自律就像一块肌肉,我们锻炼的越多,它就越强壮。
6.要护理你的内在能量,培养丰沛的心灵
意志力是会被消耗的,人的内在能量也是,真正自律的人,不会要求自己像机器人一样运作,而是会为自己安排休息,款待与奖励。
因为自律并不意味着,你在执行任务时,要完全冷静,强硬,像个武士一样训练。这样只会消耗你的内在能量,自律是你能清楚自己要什么,如何做才能得到想要的,并且不会贪图太多,让自己超负荷。
时常停下来,呵护自己的内在能量,就像时常要为汽车加油,为机器做保养一样,越多的护理,才会拥有越久的使用寿命。
所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有很多方法,但一定不要迷恋别人的方法;真正的自律,有很多表现,但一定不要迷恋其中一项表现。
有时,我们生活痛苦,不仅是因为不够自律,还因为被伪自律所迷惑束缚。
同样拿那两位产后妈妈来说,她们经历的痛苦,不仅是生孩子带来的,因为以前的妈妈们也生孩子,但不会有这么多的焦虑情绪,因为以前的时代,生完孩子身材走形被视为理所应当,而现在的时代,生完孩子身材恢复不了,就是不自律的典型。
有时,是这些社会文化环境,设置的伪自律模式,坑害了这些被认为不自律的人,而不是她们的不自律本身。
明白这一点,看清自律的假象,你会生活的好过一点!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百度/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