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号那天,在收拾房间的时候,
找到了自己高中时的日记本。
本子薄薄的,
但拿在手里时却觉得沉甸甸的。
我小心翼翼的翻开来读,
略有些泛黄的纸张上一行行熟悉的字迹,
或歪歪扭扭,或工整整洁,
或敷衍了事,或认真笃定。
全部全部都是内心真实的写照。
我一页一页的读着,
记忆也一点一点、
一点一点的在脑海里悄然浮现。
我的高中时代,
它裹挟着压抑和黑暗,
裹挟着现实与孤独,
有时一度可以把我打垮。
记忆里,
那段生活很苦,
对,很苦。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
对于新的环境往往比一般人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去调整。
高一的上学期,
因为慢热,因为种种…
生活与学业上的不适一直伴随着我。
高一的下学期,
于我,是段黑暗压抑的时期。
因为学业的压力,也因为自己的困顿,
迟迟没有走出阴霾。
那时的我,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高二的上学期,经过重新分班,
我来到了所谓的理科实验班。
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
除了面对又一个环境的转换,
自己从未察觉过的好胜心也在悄然作祟。
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
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心感觉好卑微。
然而最后,并不是好胜心占了上风,
而是期间被取代的自卑感。
那个学期,是我最堕落的一个学期。
面对成绩的起起落落,
我并没有想办法去补救,
我做的更多的,是选择逃避。
那也是,我第一次,那么讨厌我自己。
高二的下学期,我开始写日记。
以前,一直觉得,
写日记就是记流水账,纯粹浪费时间。
但现在,真心觉得,日记就像我的树洞。
它记录着我的开心忧虑,
记录着我的点点滴滴。
它承载了我所记录的生命的力量!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也开始制定计划。
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
我已经变成了一个离不开计划的人了。
感觉没有计划就会很迷茫、寸步难行。
我不知道,
这是不是已经不是一种优点,
而变成了一种缺陷。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第一次,
那么那么想努力去变得更优秀。
那年,我写了一篇《愿你》给自己。
两年后,再次拿出来读,
已然有了不同的感觉。
那个你向往的自己你是否已经遇见?
好像,
还没有。
高三那年,
同很多人一样,开始学着适应孤独。
从孤独到坦然,
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
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除了适应孤独,
我也完成了心理的转换。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永远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去定义自己,
也永远不要拿自己去跟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对比,
只要自己能够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就已经、足矣。
忽的,视线被拉回,我看到日记本上这么一段文字: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高三的学生咯。一定要好好加油呀!”
“今天要摸底考试了,加油好好考!”
“一起床就感冒了,难受。”
“离高考还有三十天,要保持好心态呀!”
“明天就要高考了,我……”
……
未察觉间,眼泪早已浸湿眼眶…
记得,日记本里,
自己总是在发牢骚,总是悲观待世。
但自己也总是在上面给自己加油打气。
日记本里,写过最多的怕是“加油”这两个字了吧。
没想到眨眼间,我的高中时代已悄然逝去。
不同于电影里的那般轰轰烈烈,
它就这么、就这么的悄然开始,
又悄然结束。
那段记忆,被永远封存,
被记忆里的你我他,
被一起经历过的我们。
那段记忆里的自己,
还在迷茫,还在踌躇,
不知该去到哪里。
那段记忆里的他们,
又将奔向何方?
我不知道。
一切,都是未知数。
恍惚间、又觉得,
那段生活,
其实很甜,
对,它真的很甜。
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这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谁也抹杀不掉。
那时努力的自己,
好像并没有遇见所期盼的更优秀的自己。
而是现在颓废的自己。
自从寒假以来,
几天的休息调整期被无限延长、延长、再延长……
直到开学,直到网课开始,
直到网课的第三周。
我一直深陷于“懒惰”的泥潭,未能挣脱。
懒惰,其实比勤奋更能消耗身体。
懒惰,是人的一种劣根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堕落,
像精神腐蚀剂一样,慢慢的侵蚀着你。
一旦背上了懒惰的包袱,
生活将是为你掘下的坟墓。
经历了长达60天的堕落,
觉得生活确实不能这么虚度。
何况,生活向来就不是公平的。
泰戈尔曾说: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偶尔,生活也会有公平的一面。
但那份公平,只会出现在极少数人身上。
或许,你会说那部分人太幸运了。
不,他们并非幸运,更多的是勤奋罢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知道的、了解的太少,
自身的视野太窄、太过于局限。
我想,应该没有一种投资,
比投资自己更有效了吧。
毕竟,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在过。
更应该努力把它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认识自己,就是很关键的一步。
学着接受自己所有的缺陷,
然后,尽力去修复和完善它。
那个不完美的真实的你自己,
才是最美的你自己吧!
所以,现在我在尝试不去掩盖它们,
但这并非是于大庭广众之下示之于人,
只是,
在某个时刻自己可以毫不遮掩的承认它吧。
关于我,关于自己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准备把它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