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定期召开的会议有很多,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 是党代会,五年召开一次,选举产生党政军决策机关领导班子,确立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第二类 是中央委员会议,一年开一次,一届任期内要开七次。每次会议都会针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国防……这些社会管理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做出具体的规划总结,其中也会有一些新的人事安排,例如选举新的中委和后补委员,淘汰不合格的中委成员。
第三类 是国家治理中针对具体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开集体学习会,政治局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工作调度会,专题工作会。
领导班子几乎每天每周每月都会根据不同的社会治理方向,开各种会议,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矛盾的解决办法,总结经验教训,管理好这么大一个国家非常不容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平时工作都非常忙,白天开会调研,晚上要看调研材料,研究具体方案,忙的成都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不少领导干部一年的时间头发全白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维稳,安全生产,防汛防灾,产业升级……样样都是烫手山芋,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公众舆论热议。
1、党中央相关会议
根据召开会议的机构或人员,可以将党的高级别会议分为四个大类,主要包括: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党中央领导机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明确规 定的,职权比较清晰。剩下的三类会议在《党章》中没有明确规定,在《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具体规定。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 政协会议的分类也和党中央的会议类似。接下来,本报告结合其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并参考《党章》和《条例》中的顺序,逐步介绍四大类会议。
1.1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XX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XX大”, 是全党最高级别的会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明确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长期发展方向,是判断中长期政策取向的重要会议。全国代表大会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组织 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代表、候补代表、 特邀代表及列席人员。作为党内最高规格的会议,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一般在 10 月 或 11 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 领导机关。
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布的报告的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 并总结、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制定当前发展战略目标、未来的工作安排, 对经济、政治、民生、文化、生态文明、军事等多领域中长期的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 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内容有:一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即党的最高权 力机关。二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査委员会。三是讨论和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比如修改党章、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纲领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通常而 言,主要职权有:(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 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四)修改党的章程;(五)选举中央委员会;(六)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涉及的重要文件主要是中央委员会的 报告,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顾 20 世纪以来的历次党代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总体上得以延续,但在不 同阶段也会对经济目标提出新要求。具体而言,2002 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之一是,2020 年 GDP 较 2000 年翻两番;2007 年十七大提出,实现 2020 年 人均 GDP 较 2000 年翻两番;2012 年十八大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目标基础上 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争取 2020 年的 GDP 和城乡居民收入较 2010 年翻一番。2017 年 的十九大,仍然延续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 同时将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 2035 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2022 年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到 2035 年的总体 发展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 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党代会报告中,与经济建设相关的板块集中在第 3-5 章节,主要围绕经济领域 的总体目标、发展要求、实现路径等分层展开。以二十大报告为例,一是提出“中国 式现代化”及其衡量标准;二是重申“两步走”战略,提出到 2035 年的总体发展目 标、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三是提出“加快构建新发 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五方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2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共中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召集。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通常的议程是:听取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等等。
中共中央全会会议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 XX 届中央委员会第 X 次全体会议”, 简称“XX 届 X 中全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委员、 中央候补委员讨论重大问题的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听取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对中 央全会确定的主体进行讨论,形成决定、决议或意见、建议,讨论、建议、决定、批 准重大问题;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选举和人事调整。中央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由中央政治局召集。它的性质是日常机构的年会。一般一届正常为七次,具体七次会 议时间安排及内容如下:
一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天召开。内容是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主要是选 举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常委,中央总书记,根据政治局常委会的提名,通过中央 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决定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批准中央纪委书记、副 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二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二年 2 月末召开。主要内容 是通过 X 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 协 X 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即完成即将召开的两会换 届人选的安排。三中全会一般是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年的 10 月初。内容是以讨论经济 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一般是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 4 天,会 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 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内容是以讨论党建问题,抓 政治建设为主。五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四年的 10 月初。内容主要是审议通 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X 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如 2020 年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 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六中全会一般是在党代会闭幕第五年,决定下次党代会的召 开时间。七中全会通常是下次党代会开幕的当年举行,比如 2022 年会召开十九届七 中全会,大多在党代会开幕的前一周召开。通过本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下次全国代表 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下次党代会召开的具 体时间。
中央委员会通过中共中央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 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中共中央全会闭会期间授权中央政治局代替其行使职权。中共 中央全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参会,参 会人数在 300-400 人左右。一般来说包括七次会议,其中和资本市场比较相关的主要 是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如 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 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0 年 10 月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是“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并再 次提及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共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 举行一次。上一次中央全会是二十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间是 2023 年 2 月 26 日至 28 日。而 2023 年没有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因此,2024 年必然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4 月 30 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指出,7 月将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届时需重点关 注涉及经济改革、顶层设计等相关方案和决定,通常由每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前 拟定。 中央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标志意义,这固然缘于党章所赋予具有的 地位,同时也因为它所做出的决定的内容具有战略性质。在党内领导干部和部分学者 中,视中央全会为“出战略”的地方并不过分。这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 六大后各次的中央全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通常来说,三中全会会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全方位论述;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内 容不仅限于经济,但经济的权重很大。
1.3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高层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政治局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中央政治局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到会方可召开,一般定期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
中央政治局会议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 XX 届中央政治局会议”,简称“XX 届中 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解决关系国计民生事件的 总体思路,国常会讨论具体的实施落地的政策。 一般而言,每月底均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以经济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集 中在 4 月、7 月和 12 月,主要内容是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同时在 5 月、 6 月、10 月、11 月和 12 月的部分会议中会审议经济发展相关的重要措施。以 2023 年为例,除 5 月之外,其他月份均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对外公布会议内容。其中, 2 月会议确定了二十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讨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政府 工作报告,会议指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 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0 月和 11 月会议,分别针对东北全面振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做了 审议和部署。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整体延续了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和部署, 比如:关于宏观政策的部署、重点风险领域(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 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外资外贸等方面。因此,关注 4 月、7 月和 12 月的中央政治局 会议能够提前把握政策脉络,从宏观层面对投资构成一定的指引。
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判断年内经济运行和政策取向的重要抓手。中央政治局会议 每月召开一次,每年 3-4 次讨论经济工作,对判断年内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取向有 重要指示意义。12 月会议 一般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前期准备,且涉及经济的篇幅往往较短。由于是为两周 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所以 12 月会议主要分析研究来年经济工作,提到的都 是重点,但是相关内容有可能出现程度上的变化,不提并不意味着放松,例如 2021 年 12 月政治局会议未提“房住不炒”,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有,并不能以此断定 地产政策就出现了重大方向变化。每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 来年经济工作制定总纲要,同时也给出了一季度宏观政策取向,这也为 A 股春季躁 动的一个核心驱动:业绩空窗期的政策博弈。“两会”期间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般也都是落实 12 月会议的精神。其他月份的政治局会议若研究部署涉及经济的新 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往往意味着后续会出相关文件、政策措施等。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个制度性的安排。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反映了高层关注 的热点方向,涉及产业或经济领域的内容是中长期工作重点。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是 从党的十六大后开始并形成的制度,是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方面一项重 要的制度创新。会议内容涵盖安全、党建、法治、经济、科技、生态文明、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十九大为例,其中法治、安全、党建频率较高,每次学习的内容都是高层关心的热 点,也会成为中长期工作的重点,主题经常会涉及到产业或经济领域。 比如说经济领域,相关内容多为中长期发展思路和顶层工作方针的学习,如 2018 年 1 月的政治局集体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相关内容,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都是新时代经济建设的重大部署;2021 年 1 月学习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十 三五”以来甚至更长时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再比如科技领域:聚焦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在 1-2 年内出台顶层设计文件, 或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等,在政治局集体学 习之后,相关部委如科技部、网信办等会对该领域加紧部署,出台顶层设计方面的文 件或政策,或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比如,2018 年 10 月集体学习人工智 能发展趋势,提出要“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后科技部、网信办等连发 多份文件。再比如,2020 年 8 月,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人工智能于 2021 年 10 月也被 纳入十四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于 2021 年 10 月被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1.4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高层会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应当有半数以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会方可召开,一般定期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决定问题时应当经过充分讨论,涉及多 个事项的应当逐项进行讨论和决定。
2、中央有关的工作会议
中央有关工作会议是围绕某个具体领域召开的工作会议,主要有: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等,其中,与资本 市场相关度较高的主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一般在每年 12 月由中央政 治局组织召开,是最权威的经济和宏观政策信号器。该会议主要议程是总结当年经济 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来年的经济工作。以 2023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为例,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回升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 性、不确定性上升”;2024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 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与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比来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得以落实,经济目标、宏观政策和核心内容等方面阐述高度 一致,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对各领域重点任务做了更详细的指引与部署。因此,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可作为观测下一年度政策风向、政府工作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参考。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往往也会成为第二年的主线,比如 2020 年的会议强 调做好双碳工作,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由此导致股市经历了碳中和 主题的崛起以及互联网板块的落寞;2021 年底的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 建设,然后 2022 年初的稳增长行情就带动了基建股等的冲高行情。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 2023 年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 旨在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 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作为党中央 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作为专门研究金融政策的最重要会议,目前仅 2023 年 10 月召 开一次,领导机制主要依托 2023 年新组建的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其前身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 1997 年至 2017 年共召开五次会议,即每五年召 开一次,具体时间不固定。前身是 2017 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改革后不再保留。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是专门研究金融政策的最重要 会议。出席和列席会议的人员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体一致,范围略窄。中央金融工 作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总结本届党代会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 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从会议级别、中央领导机制构建、重 要讲话措辞等方面,均能看出中央对于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2017 年的会 议名称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 年变更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表明中央对金融工 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从公开信息来看,国务院金融委从成立至 2021 年 7 月共 召开了 53 次全体会议,召开频率较高,会议内容主要是研究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 的重点问题、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等方面。中央金融委成立以来的公开 信息相对较少:2023 年 11 月的中央金融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的精神,审议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24 年 3 月的中央金融 委会议的内容主要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部署,做好金融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 发展等。由于对外公开的会议内容较少、成立时间较短,后续会议召开情况需再观察。
国务院相关会议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 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每届国务院人选由全国人大决定,任期通常是 5 年。与经 济有关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一般在 1 月和 8 月。前者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 稿)》和一季度经济工作,后者是在 7 月政治局会议后部署下半年工作。国务院实行 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制度,国务院部门也会固定召开工作会议,能实现大政方针的具 体执行。这些会议属于正式机构召开的会议,文件依据是《宪法》和《国务院工作规 则》。此外,还有些国务院办公会议、视频会议。
2.1 国务院全体会议
国务院全体会议全称国务院第 XX 次全体会议,是国务院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 通常每年召开 2 次,召开时间集中在 1-3 月和 8-9 月的中旬,每 5 年一个周期,参 会者包括政府领导及其他部门成员,在国家层面包括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主要讨论决定政府工作 中的重大事项及部署政府的重要工作,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 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拟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国务院下一步 重点工作等。
2.2 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会议
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现行的法定会议之一,由总理、副总理、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 2- 3 次,如有需要可随时召开,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召开 时间集中在每旬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是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的重大问题,重点聚 焦经济和民生领域,有非常多的重要政策就是从国常会上发布于众的,然后部委比较 快就出方案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规格低于国务院全体会议,但频率更高,及时性更强。
2.3 总理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及地方党政负责人座谈会
总理会不定期召开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属于不定期召开的半官方会议, 只是参会对象是专家和企业家,部分座谈会仅面向专家,每年 2-3 次,一般在 4、7、 10 和 11 月召开,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出席会议,此外会议邀请 1-2 位经济 领域专家学者及 3-5 家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旨在回顾经济运行情况,听取专 家和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明确经济发展中遇到的 困难,针对经济问题提出政府解决方案,总理也会发表重要讲话。宏观政策围绕保市 场主体保民生保就业,包括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等就 业支持,以及减税降费让利、对疫情受损行业加大纾困力度、对物价上涨要求做好保 供稳价等,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针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从参会的专家企业家名单也能看出当下政府较为关注的热点有哪些。
还有一类特殊的会议需引起重视,即国务院专题学习会议,通常是围绕某方面重 要的、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国务院进行专题学习, 这个往往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在国务院层面或相关部委层面可能会出台相关措施。
总理不定期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除上文中介绍的常规会议外, 国务院总理还会针对基层工作分别开展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其中部分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每年召开 2-3 次,通常 3-4 月召开 1 次,10-12 月召开 1- 2 次,其他时间如有主题工作需要部署也会召开会议。会议由总理主持,国务院秘书 长等出席会议,此外选取几个省或直辖市领导出席会议,讨论经济形势或针对特定主 题交流。内容主要聚焦地方经济形势、微观市场主体就业、困难群体救助等民生问题; 以及地方专项债发行、重点项目开工等地方财政工作部署;此外,会议重点强调地方 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包括减税降费、对疫情受损行业加大力度纾困等。由于地方 特别是基层距离市场主体近,往往能及时掌握最新情况,能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强的 政策措施。 还有一种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即在政府工作报告形成过程中,听取相关领域 代表专家的意见建议的座谈会,属于程序性的会议。
2.4 国务院下属机构的重要会议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分析金融形势,部署重点工作,是跟踪货币和资 本市场政策变化重要风向标,确定的部署会在 1-3 个月内由部委执行落实。金融委 是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为完善 金融市场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委会议分为常规会议和专题会议两类,由金 稳会主任主持召开,金融委副主任、委员等人出席会议,此外,根据会议需要也会要 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会议。常规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主要是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 工作。专题会议往往是针对资本市场热点反馈,对外公布的会议多有稳定市场预期的 作用,会议后包括央行、证监会等部委会召开学习会议并在后续出台政策响应。 国务院金融委的常规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针对金融形势和政策取向的表态在 1-3 个月内得到落实。作为金融委的月度例会,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下一 步工作安排,聚焦货币、财政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等重要领域。其中会议内容边际上 的变化是判断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典型如 2019 年 8 月 31 日召开的第七次会议, 提出“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强调“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较此前 7 月会议的表态“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增强,后续的政策操 作也据此进行了相关调整。
国务院金融委的专题会议公开的较少,均针对特定关切议题且随后均有政策跟 随落地。分别为:2018 年 8 月开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讨论股票质押,随后 2 个月 内央行进行了降准,财政专项债集中加速发行;2018 年 10 月开会继续防范化解金融 风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之后地方政府、监管层、券商、保险等纷纷加入化解 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的纾困行动中,央行于 10、12 月分别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 度 3000 亿和 1000 亿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10 月的政治局会议也提到 要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2022 年 3 月,会议全面回应了包括货币、地产、中概股、平台监管、 香港金融稳定等资本市场五大问题,并要求落实化解,会议当天各部委集中学习并做 出响应。 国务院金融委属于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一年约召开 15 次会议,4 年间公开披 露的有 2 次会议,会议内容一般是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金融领域重点工作。2023 年成 立中央金融委后,替代了国务院金融委。中央金融委在 2023 年 11 月召开首次会议, 替代后会议规格提升,会议形式和委员构成可能具有一定延续性,召开频次可能降低。
国务院部门工作会议。国务院组织机构包括 7 个类型,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和组成 部门的负责人属于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具体包括:国务院办公厅(1 个)、组 成部门(26 个)、特设机构(1 个)、直属机构(14 个)、办事机构(1 个)、直属事业 单位(7 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7 个)。与经济高度相关的国务院下属机构包括但 不限于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住建部、工信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 审计署等。 大部分与经济有关的国务院部门会紧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 12 月或 1 月召开年 度工作会议,在 7 月政治局会议后召开半年度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央 会议精神,对接下来本部门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出席会议人员基本是本部门党组成员, 除此之外该部委正副秘书长、司局负责人、代管国家局负责人、各地派出机构负责人、 各省对应条线部门负责人等也会参加会议。需要引起重视的会议类型包括:年度和半 年度工作会议、重点领域工作会议(如央行召开的金融市场工作会议、证监会召开的 债券监管工作会议,但二者在 2024 年均未如期召开),召开时间集中在 1-2 月、7- 8 月和 12 月。上述主要会议的流程一般是:落实近期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精神与指 示,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所负责领域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较为特殊但很重要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通常会在每季末或下季 初召开,每年共召开 4 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简称“货政委”)是央行制定货币 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根据 1997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 例》,其职责是“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讨论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控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 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涉及货币政策等重 大事项”。货币政策是市场关注、讨论的重点主题,并且该例会召开频率相对更高、 更及时(相较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而言),因此市场对货政委季度例会的关注度很高。 该例会的公告内容相对固定,主体部分由 3-4 个段落构成,涉及内容依次包括:政策回顾、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等。将 2024 年一季度例 会与去年四季度例会进行全文比照,总体来看,市场较为关心五方面话题:一是删去 “跨周期调节”的阐述、仅保留“逆周期调节”,使政策着力更有针对性;二是新增 “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表述、删去“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暗 含近期颇受关注的央行购买国债已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中,但短期内央行对该工具的 重新启用或可能相对谨慎;三是央行特意提示投资者“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 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更多矫正长债的做多惯性、警惕利率回调风险等;四是新增“加 大对‘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的金融支持力度”的表述,与今年全国两会民生 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的措施部署相一致。五是新增“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 额度,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表述,随即在 4 月 7 日宣布设立 5000 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防空转”背景下结构性 货币政策工具有望被更广泛使用;整体来看,本次货政委季度例会有针对性地落实全 国两会的精神,货币政策意图更加明确且更为聚焦(重在“稳增长”和“防风险”)。
2.5 新闻发布会
中宣部(国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和国新办虽然是两块牌子,但是其实 是一个机构。中宣部和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频率很高,一般 3-5 天就会有一次,形式 上一般是由中宣部(国新办)新闻发言人主持召开,每期会议邀请主题相关的 3-5 位 部委领导出席会议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由于是新闻发布会,所以和上文提 及的会议有很大不同,前面所述这些会议往往会审议一些重要的政策,而新闻发布会 更多是答疑解惑的。比如 2021 年中央财经委提出要促进共同富裕,市场解读不一, 中宣部即举行新闻发布会,解释“共同富裕不搞杀富济贫”“三次分配并非强制”, 有时候可以起到引导市场预期等的作用。 总体来说,中宣部(国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的频次很高,所以对于跟踪产 业动态是有些帮助的。以国新办名义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召集相关部委,汇报短期 工作重点,并就市场热点答记者问。会议本身涉及更多产业发展相关的细节内容,但 与前面几类会议不同的是,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更多是各部委汇报过去一段时间工作 进展以及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整体方针基本延续上文介绍的几类会议传达的精神,但 由于涉及具体工作,内容会更加具体精细,并且会议频率更高,对于产业层面发展和 政府工作重点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各部委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短期工作方向,回应市场热点,对相关领域进行最 具体的政策讨论,部署短期工作重点。国务院直属的各部委作为政策最后的出台和执 行部门,其日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是对相关领域政策和工作安排最具体的讨论。除了 对于已发行政策的解读和执行情况的介绍外,此类会议的重点是每月的例行会议及 针对市场热点回应的专题会议。前者主要部署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后者则会 对于市场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部委都会召开。既召开 每月例行会议又召开不定期专题会议有:发改委、商务部(周度)、人社部(季度)、 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文旅部(季度)、央行(季度);每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没 有例行会议,只有不定期专题会议有: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 资源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健委;其他职能部门会议由于内容与产业 发展和投资相关性较弱,在此暂不做详细讨论。
3.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相关会议
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 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力。5 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组成。主要职责包括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 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 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年为一届,每一届会有第 N 次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非常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 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大主席团、全 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每届会议出席人数在 2980 人左右。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遵循 去年 12 月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确定当年各项经济工作 目标,包括经济增速、就业、物价水平等重要内容,由于会给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因 此对资本市场判断全年宏观环境和经济趋势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同时确定全年赤 字率、专项债额度等重要财政指标,对于判断全年财政政策力度及方向有重要作用。 此外,全国人大会议还要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的工作 报告,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并在每一届全国人大第一 次会议时选取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会委员长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般每两个月举行 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人员任期也是五年。全称是“第 XX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X 次会议”,简称“XX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X 次会 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选出,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任期 5 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包括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十三届和十四届均是 175 人。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在双月的下旬召开,遇特殊情况可 随时召开。常委会会议必须有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参加方得举行。重点关注全 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涉及到的国务院专项报告、预算调整和与经济有关的立法。第十三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五年任期内共召开 39 次会议,年均召开 7-8 次;第十四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至今已召开 8 次会议。召开时间一般在月末,并且多数在双月末。主要议 程一般是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各类草案的议案,以及表决通过各类决定和报告、重要人 事任免,并开展专题讲座。整体而言,虽然涉及经济领域的会议内容相对较少,但由 于会议级别层级较高,因而相关决定的公告信息具有领先性。举例而言,2023 年 10 月 24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 国债和 2023 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关于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 府债务限额的决定;2023 年 6 月 2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审议了 2022 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议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等。
委员长会议也是重要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十八条,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召集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副委员长、秘书长协助委员长工作。委员长、副委员 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3.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两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 五年,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全国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 员会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常务 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 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国委员会,是中国最高政治协 商机构,5 年一届,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就国家重大问 题开展建言献策。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召集,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 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 (含候补代表 )出席,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 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政协委员通过政协组织向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 就有关国家或地方大政方针、社会生活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形式为政协 提案。值得一提的是,政协提案与全国人大会议提出的议案有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 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 织,政协委员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另外,人大代表议案, 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 间提出。 全国政协各类会议主要由: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专 题协商座谈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其他会议活动。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的会议最重要的莫过于全国两会。全国两会能最终确 定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重要人事、法律和机构改革等。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统称,应出席会议的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近 3000 人)和全国政协委员(约 2200 人)。两个会议基本同时召开,届数也相同,政 协委员还会列席人大会议,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 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两会一般每年 3 月召开一次,每五年称为一届。 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而推迟召开时间外,全国人大召开时间一般为 3 月 5 日,全国 政协召开时间一般为 3 月 4 日。除了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时间外,还需关注各自的 议程安排,一般会在 3 月 4 日及之前公布;全国人大议程在预备会议审议通过,全国 政协议程在正式会议或预备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国人大的议程安排,下表汇总了第 十九届和第二十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议程和主要内容。一般议程应重点关注政府工作 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草 案;特殊议程应重点关注第一次会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四次会议的五年规划 纲要。需重视两会闭幕当天召开的总理答记者问及两会期间召开的部长通道答记者 问,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也需关注,尤其是经济主题记者会、民生主题记者会等。 全国两会召开的文件依据主要是《宪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 下简称 《政协章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行其职权。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 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 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 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但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两会上发布,主要是介绍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并对未来一年 工作做出安排。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较 2023 年相对更 积极,提出的 GDP 增速目标与 2023 年相当。 五年规划纲要由每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属于长期经济计划。五年规划纲要依 据五年规划建议编制。每次纲要都会设定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等各类目标,对年度政 策形成约束和指引。
- 各类会议之间的关系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党的高级别会议决定了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方向,资本市场应充 分重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首要任务是完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加强党对深化 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 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从 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往往关注到的是产业政策的出台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冲击, 而政治和经济的定位往往被忽略,需要强调的是,政治经济环境是产业政策的土壤, 任何产业政策的判断都应基于中长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这些都会在党 的高级别会议中做出判断和部署,比如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全会等,而具体 内容由政府部门落实到各部委、各基层出台政策文件并执行,政策整体基于中长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方向上遵循党的会议中传达的精神,具体的细节和方法则由政府系 统中各相关部门制定并最终落地执行。
4.1 系统理解各类会议之间的关系
总体讲,党的高级别会议讨论、确定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再由政府部门 落实到各部委、各基层出台政策文件并执行,同级的人大进行同步的审议、监督等。 通过对这些党、政府、人大、政协等会议主题的研究,会明晰我们国家政策制定过程 自上而下的框架体系,党的最高级别会议是所有工作的基石,党的意志会通过党内各 级会议自上而下的传导,通过中央委员会下属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协调沟通中,逐步实 现政策的落地;而到了地方,又会在党中央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工作实际, 对具体问题提出细化的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自上而下传递的体系,充分保障了 宏观政策的高度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从机制上也保障了政策实施的精准性。
总的来说,各类会议之间的关系基本由召开会议的各类机构之间的关系决定。 一是四大班子会议之间。党委在四大班子(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中居于最核心 的地位,因此党委往往是经济政策的发动者和主导者。二是班子内部上下级会议之间。 以 2023 年年度经济政策为例:党中央在决策链条中起到核心主导作用,其中党外人 士座谈会是决策的起点,国常会是决策的终点也是执行的起点。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后, 政治局会议研究 2023 年经济工作,之后更大范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形成 2023 年 的经济工作部署,接着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再然后 全国两会审议、讨论并最终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等,最后国常会确定国 务院 2023 年重点工作分工。三是会议对经济研究的重要性由会议的规格和内容、时 间点等共同决定。会议的规格一般由出席或参加会议的人数和级别决定。跨年度会议 的周期和党政机构任期高度相关,一个完整周期是 5 年或 10 年,一般以党的全国代 表大会为起点。从重要时点看,首先是以经济为主题的三中全会召开年,其次是其他 的党和国家换届年,再其次是出台 5 年规划建议和纲要的年份。年内最重要月份是 12 月和 3 月,其次是 7 月,再次是 4 月。
一般需长期关注的两类会议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一是这 些会议比较高频,一般都是每个月一次,可关注的点会更加丰富;二是它们一般聚焦 短期矛盾,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实时性反馈比较及时;三是这些会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比如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的 4 月、7 月、12 月都会讨论经济工作。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指明高层关注的热点方向。集体学习每期都会选定一个 主题,或者是政治局委员自学或者邀请专家讲解。关注它的重点,在于这些主题很有 可能会在 1-2 年内出台顶层的文件,而如果涉及经济和产业领域的内容则很有可能 列入国家的中长期规划当中,需要长期持续的关注。比如,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一共集 体学习了 38 次,涉及了法治、安全、党建、经济、科技、生态文明、文化等七个领 域。比如在科技领域,2018 年政治局集体学习了人工智能以后不到两年《国家新一 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就发布了;同样,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数字经济” 的相关内容,提出了“重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利好云计算产业链”等要求后, 也可关注到相关的报道和各地的产业政策也在密集制定和出台,未来 1-2 年依然会 是政策的热点。
除了上面两类需要长期关注的党的会议,还有中央委员会下属部门,比如中央财 经委、中央深改委等会议,关注财经委的会议主要在于内容,它们会在听取部委汇报 的基础上,1-2 年密集出台政策予以落实,所以这个会议的内容就是中央精神的落实; 而关注深改委的会议,则主要是去把握政策节奏的风向标,因为此类会议研究的主题, 基本代表相关政策可能最多半年内即发布,可以说是一场政策预热的发布会。 中央财经委会议听取部委汇报,部署相应工作,每年 2-3 次,涉及经济政策的 中期取向,会确定经济有关的长期政策和重大工程等。中央财经委会议之后,相关部 门开会学习会议精神,并对会议部署的工作安排组织推进落地。中央财经委会议部署 的相关内容通常都会实现较快落地,相关政策通常在 6-12 个月内就会出台。中央财 经委会议中涉及经济金融领域的工作后续多由央行、银保监会等响应和执行。
中央深改委可以看作是政策出台之前的预热,预示着政策即将落地。与中央财经委会议不同,中央深改委会议可以视为政策出 台前的预热,是政策即将落地的信号。中央深改委会议一般直接审议通过政策文件, 而这些文件通常会在之后 3-6 个月之内由相应部委或中办、国办印发出台。梳理中 央深改委成立以来的历次会议,涵盖经济、产业、治理三大范畴,涉及经济发展、市 场经济、医疗、环保、教育、科技、文化、农业、公用事业、民生、政府职能等多个 领域,是把握政策节奏的风向标。对资本市场而言,深改委会议是有效把握中长期改革取向及相关产业政策出台节奏的重要窗口。 国常会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具体重大问题,由于国常会每周召开一次,因 此该会议的重要性体现在具体和时效上。国常会上审议通过的文件,基本都会在 1 个 月内印发出台,紧接着国新办会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相应政策或相关工作 情况做详细介绍和答记者问(一般在政策出台次日)。例如 2020 年 10 月 9 日,国常 会审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之后,在 2020 年 11 月 2 日便由国办印发 出台,而国新办在 11 月 3 日便召开吹风会对该政策进行详细介绍;2021 年 7 月 7 日,国常会讨论碳中和相关工作问题,提出要“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一 周后国新办召开的例行吹风会便介绍了关于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的情况。
重要经济会议后的国常会能透露出更多政策细节,其他国常会也能在重要经济 会议的间歇期透露出更及时的政策动态等。此外,需要特别关注重要会议(如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全国两会等)召开后的国常会,可能释放更多政策细 节、动态及具体落实部署的措施等。比如,2023 年 12 月 11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2024 年 1 月 5 日的国常会立即“研 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措施”;2024 年 2 月 23 日的中央财经委第 四次会议讨论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依旧换新”的问题,随即在 2024 年 3 月 1 日的国常会中讨论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国常会讨论的内容紧跟着会由相关部委执行。由于国常会讨论的都是政府工作 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相比党的政策会议更加贴近执行,例如 2021 年 11 月 17 日,国 常会提出“将设立 2000 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随后央行在 11 月 推出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12 月央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货币政策司司长表示 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顺利落地。2022 年 1 月 19 日,国常会指出要 “延续实施部分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随后财政部在 2 月发布了财政政策执行报 告,强调 2022 年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并在 3 月 22 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大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明确了相关企业享受 1.5 万亿元退税的 具体标准。
地方两会和国家两会的关系。“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 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 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 求。市级两会一般是 1 月初召开,省级两会一般是 1 月中下旬召开,国家两会一般是 3 月初召开。
4.2 各类会议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总体讲,党的高级别会议讨论、确定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再由政府部门 落实到各部委、各基层出台政策文件并执行,同级的人大进行同步的审议、监督等。 而各类会议之间的关系、相对重要性基本由召开会议的各类机构之间的关系决定。因 此,从以上对各类会议的介绍、关系的梳理看,党中央的各种会议无疑都是很重要的。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于 2017 年 7 月 14 日至 15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金 融工作会议上宣布设立,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简单来说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保证金融安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委成立时间短,成立的 背景是我们国家海外资产越来越多,比如有大量中国互联网公司到美国上市,外资也 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互联互通一方面带来了更繁荣的市场,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 的金融风险。金融委的常规会议每个月一次,再加上还有专题会议,会议频率不低, 但是大部分会议不会对外公开。换句话说,对外公开的会议都是有重要原因的,一般 都会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 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对资本市场比较重要。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 谈会同样是总理来主持召开,和资本市场关联度更高,因为这个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形 势,往往和稳增长、稳就业、帮扶小微企业、激发市场活力等主题联系在一起。例如 2021 年 7 月,会议提出要鼓励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反对垄断和 不正当竞争等。这个会议频率不高,每年 2-3 次,值得重点关注。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对资本市场比较重要。总理有时候会召开地方政府 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每年 2-3 次,一般是 3-4 月召开一次,10-12 月召开一次。和中 央相比,地方距离市场主体更近,能掌握最新的情况,主要也是为了了解地方上的政 策执行情况或者是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就业难的问题,比如说重点项目开 工的问题。这个会议频率低,和市场的直接关联度并不高,可以适度关注。 各部委新闻发布会对资本市场比较重要。所谓的部委指的是国务院直属的部门, 比如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住建部、卫健委、发改委等各种部门。部委作为政策 的执行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是要对政策做出解读并且介绍执行情况,往往还会 针对市场关系的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对资本市场来说,部委新闻发布会频率比较高, 毕竟国务院有诸多部门。由于部委是执行部门,所以新闻发布会可以作为我们跟踪行 业动态的工具。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看好稳增长板块,看好基建赛道,那么我们相应 会高度关注专项债的落地情况,这些信息在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可能就会有更新, 需要高度关注。
全国人大会议的议程非常多,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重头戏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类似于年末工作总结,既要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也要汇报接下来 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报告中对于经济增速、就业、物价水平等都会给出具体的指标要 求,即工作目标。各类目标制定情况直接反映了未来政策发力方向。全国人大会议审 议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非常重要,值得重点关注。 政协会议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是很直接。因为政协是政治协商机构,政协委员提 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约束力。
国务院出台政策的常规流程是这样的:国常会审议通过文件,并于 1 个月内印发 出台,紧接着国新办为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相应政策或相关工作情况做详 细介绍和答记者问。总体而言,国常会开会频率高,时效性强,通常需要重点关注。 我们按照 A、B、C 三种分类,分别代表重要关注、一般关注、根据具体议题关注, 分别表示各类会议对资本市场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是需要资本市场对此引起重视 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