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方法论总是告诉你一些四两拨千金的知识,然后放上一些案例来佐证这个方法论的正确。然而方法论不靠谱的地方在于,这些案例都是事后归因:一是幸存者偏差,应用方法论成功的就大书特书,失败的压根就不告诉你; 二是事后归因都是盲人摸象,营销觉得是创意的功劳,产品觉得是用户体验,人事觉得是把正确的人放到了正确的位置。。。
有没有谁可以在事前预测,并且敢为这个预测赌上身家?如果有,他自己就去创业了,而不是只求当个专家到处布道营生了。
软件项目管理方法论里有一个经典的笑话,叫《鸡蛋和火腿》,说有一只鸡和一只猪计划在一起开个餐厅,它们商量餐厅取个什么名字好,鸡出了个建议:“就叫它鸡蛋和火腿吧”。猪听了,就取消了和鸡合伙开餐厅的念头 — 你下个蛋而已,我却要卸条腿。
专家侃侃而谈,自己不敢下注,却希望别人相信他们,哪有说服力呢?
曾经我非常相信方法论,读了很多书,每读完一本书就觉得得到了屠龙刀,觉得一定立竿见影。然而,大多数去实践的结果,都是满满的失望。有时候不禁怀疑,它们就像庙里的和尚一样,对你说心诚则灵,如果结果好,他们说,看,有求必应吧,如果结果不好,他们说,心还不够诚。问题是,得多诚才算是诚呢?这里却无法做一个量化。所以这些方法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结果不好只因你的功力不够。
说这些不是想表达方法论完全无用。而是想说,方法论可能有适用的前提条件,或者效果并没有那么力挽狂澜。每当我近距离盯着产品功能的改动以及运营活动的上线,带来的数据上的变化,才能真实地看到方法论效果的大小。很多时候,大巧不工,大格局上简单粗暴的变化,效果远远大于在一两处细节上的纠结与打磨。然而专家们往往专业与格局所限,总是与你无止境地纠结在后者上。
没有近距离地感受过方法论对结果的无力,没有下注对结果承担损失,是难以跳出单维度方法论的陷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