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呼兰河传》第四章(2)

萧红(1911一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成名作小说《生死场》、中篇小说巜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病逝于香港,时年31岁。《呼兰河传》以萧红自己的童年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

【第四章】提要

在本章中,作者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渲染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气氛。作者开始描写院子中的景物,紧扣着“荒凉”来写;接着用“我家是荒凉的”开头重点写了两家人的生活,写出了他们生活的麻木、困窘;然后用“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概括描写一群人内心的寂寞,最后写“我”家中的生活,笔端仍然透出一种寂寞之情。

【第二节读书笔记】

这一节作者继续写我家院子的荒凉,重点写了租住院子的两户人家:一家是养猪人家,租得是三间西房带三间碾磨房,“连房子带人,都弄得气味非常之坏。”另一家是三间破草房,房顶生菇,采菇就会把顶踩漏,还漏雨,是租给开粉房的人家,况且草房子也面临溃塌,但住在里面的人却毫不在乎,写出了这两家人生活的困苦,也写出了这两家人生活的麻木。

【好句赏析】

1、一进大门,靠着大门洞子的东壁是三间破房子,靠着大门洞子的西壁仍是三间破房子。再加上一个大门洞,看起来是七间连着串,外表上似乎是很威武的,房子都很高大,架着很粗的木头的房架。大柁是很粗的,一个小孩抱不过来。都一律是瓦房盖,房脊上还有透窿的用瓦做的花,迎着太阳看去,是很好看的。房脊的两梢上,一边有一个鸽子,大概也是瓦做的。终年不动,停在那里。(场景描写)

2、耗子在下边吃,麻雀在上边吃。全屋都是土腥气。窗子坏了,用板钉起来,门也坏了,每一开就颤抖抖的。(视觉、嗅觉、场景描写)

3、有一个歪鼻瞪眼的名叫"铁子″的孩子。他整天手里拿着一柄铁锹,在一个长槽子里边往下切着,切些个什么呢?(外貌、动作扭写)

4、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比喻)

5、一刮起风来,这房子就喳喳地山响,大柁响,马梁响,门框、窗框响。一下了雨,又是喳喳地响。(听觉描写)

6、至于这个房子将来倒与不倒,或是发生什么幸与不幸,大家都以为这太远了,不必想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