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前段时间正式颁布了两项抵制“过瘦”模特的法令,要求所有对模特外形做出修图处理的商业图片都必须配有“图片经修改”的标签,并规定在法国从业的模特都必须提供医生开具的健康证明。法令一出,不少人都拍手叫好,有网友甚至高呼“微胖时代”来临了。
胖瘦本无明显界限,而法国政府把“过瘦”这一问题摆在了台面上,甚至以立法来解决,当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事实上,不仅是在法国,在全世界的模特界中,许多模特都普遍患有厌食症,这不但对身体机能造成了损害,有的模特还因这一疾病丧失了年轻的生命。说起模特圈,就不得不提“零号身材”,这种起初流行于时尚界T台的超瘦身材,逐渐地也被其他年轻女性所推崇,大家纷纷把穿最小码做为自己的目标。审美的畸形导致了行为的改变,于是乎,法国不得不以立法来纠正人们这被带偏了的思想。
法国政府这样的做法对吗?当然对!可是法律真能这么容易地抵制“过瘦”吗?我想,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你瘦了”、“你变了”常常是朋友间最流行的一个开场白,不但可以化解许久不见的尴尬,还能很好地开启接下来的话题。而生活中时常可见的“瘦”也成为了各个群体的谈资,三句话不离“身材”,五句话不离“打扮”。总之,关于外观及体型的谈论越来越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女性往往因为别人随口一句“胖了”就耿耿于怀,转换成行动就是“节食”,就是“变瘦”。其实,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你瘦了还是胖了呢?显然,以“胖”为美这一观念并不是社会上的主流。
而被社交媒体充斥的我们,以微信的强社交链和微博的大众化媒体为基准,人们常常会被身边的人或事所影响,尽管我们知道有些是假的,可是依然被社交媒体所呈现的拟态环境所迷幻,甚至还乐在其中。明星、模特以及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网红,她们将自己的生活照或者活动照放在网上,并且还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为用户及粉丝营造出一种亲密互动的假象。粉丝们往往会对他们的身材、穿着进行热议,甚至模仿,这不仅仅存在于线上还蔓延到了线下,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网红脸”诞生了。
当然,不仅是我们熟悉的意见领袖对我们的审美产生了影响,媒体对“瘦”的过度消费,也在潜移默化中让“瘦”这一观念从表层意识到达了我们的深层意识。媒体无底线地利用“瘦”来吸引受众的眼球,挑逗受众的“味蕾”,即使他们知道受众颇有微词,可是看看那越来越高的转发、评论、点赞量,不难让媒体认为,“瘦”依然存在消费价值。
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现代人消费水平的增长,而一直弥漫着的“拜物主义”也在这样的高消费环境下找到了滋生的地方,甚至变得越发狂妄。商家们也似是看中了这一点,争先恐后地借势宣传,以“匠心”标榜,以“情怀”贩卖,让消费者沉浸在他们所制造地陷阱中,去购买那些超出自己支付水平,并且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奢侈品的商家当然也不会只将自己的商品定位于那些能够买得起的人群,他们利用那些看似人性化的广告进行有误导的宣传,不断地给消费者灌输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告诉消费者“只有瘦才能变得更美”……消费者一旦接受了他们所提供的价值观,逐渐地,自己也会成为那些商品的追随者,拽都拽不走!
所以说,如果不从思想和认知上扭转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再严厉的行政手段,再强有力的法律,都没办法真正抵制“过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