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陈老师的每日一省看到下面这个素材的时候,我简直有点不愿相信,但它确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很想让更多的朋友们看到这个案例,就搬到我的每日一省里。
一个26岁的孩子小时候特别优秀,从小学、初中到高一成绩一直年级前三。妈妈是教师,过于关注学习,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建设。高考的时候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父母支持其去国外学习,结果啥也没弄成,回国后一直在家里经常各种做。从18岁开始持续8年的各种对抗折腾,找个工作经常请假不去上班,妈妈被折腾的够呛。
这位妈妈也曾经到别的机构报班学习,还看了几百本相关书籍,但是面对现状依然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拯救孩子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妈妈因受不了孩子的折腾和老公的不理解,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偶然的一次学习时认识了院长,就求助院长帮帮她家孩子。在她看来只要孩子好了,她的家庭才会好。
院长说他也没有一个什么妙方一下子让孩子回归正常。毕竟孩子在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下生活了26年。父母给予孩子的心理建设是不足的,就算孩子当初能考上清华北大、研究生博士生。也注定他在生活、工作、婚姻关系中还会出现重大问题,所以家长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一生的成长。
我们知道问题越严重,需要调整的时间越长,这就相当于人得病了,当病得严重时,吃一副药还不行,要多吃几副药。
院长建议:
1、一定要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和语言,不要评判对错。
2、把孩子当成16或12岁的孩子重新养一遍。
3、用黄金三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深入探讨操作层面并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资源。
4、给孩子之间建立交流媒介,并发展成家庭的情感密码,对交流媒介好一点,并寻找契机并赋予新的意义。
5、约一对一咨询,需要和孩子开展一次触及灵魂的深度沟通。
6、家长一定要系统的学习,孩子没有岀问题时,防患未然,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孩子出了问题,也不怕,可以用系统化的,流程化的,实操化的心理学去解决。保证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家长提升孩子的机会。
感触:或许我们家长学习科学的养育方法不能直接让孩子提升成绩,但对于同一个孩子来说,如果家长不学习一定影响孩子成绩的提升。或许我们持续学习成长之后,孩子不一定达到个人期待,但放到群体里,孩子一定是比较岀色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