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样的方式阅读,不妨试一试——《一线教师如何自我成长》读书笔记(3)

喜欢阅读

但总是记不住所读内容

做了笔记

却总是不能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怎么办?

快来解锁钟杰老师的读书方法吧!

生活中不止一位老师向我倾诉,自己平时也喜欢阅读,文学类、教育教学类、心理健康类都在自己的阅读书目之中,可是为什么读了之后跟没读一样,既记不住书中内容,也不能将书中理论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相结合,感觉读书用途不大。

其实,自己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呢。

平时自己也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闲暇时间,总爱拿起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成甲的《好好学习》、康辉的《平均分》、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任勇的《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等等,既有个人励志方面的书,也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是读了之后总感觉收获不大,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就少之又少,以至于都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要不为什么读过的书总想起来内容呢,今天阅读了钟杰老师的文章后,才发觉是自己的阅读方法出了问题。

一、自己在阅读时存在问题

平时自己阅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少集中的阅读时间,事务繁杂。刚打开书想要阅读,就发现这边群里通知要回复“收到”,那边群里通知要立即填表,无奈只好先将书搁置一旁,忙起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来。

二是不能集中精力阅读,思想开小差。在阅读时功利心太强,总想找到立马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导致阅读时走马观花,没有注意书中的细节。再有就是阅读时遇到有共鸣的地方,又想着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然后写点读书笔记,导致读书中断。

三是没有掌握好的阅读方法。读了没有,其实也读了,但是拖得时间太长,以致一本书读完后,已经不知道书中所云了,还需要再次拿起它,再读一遍,而再次阅读时,又失去了第一次阅读的新鲜感。

之所以出现上边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最近在阅读钟杰老师的《一线教师如何自我成长》艺术时,钟老师谈到了自己常用的一套科学的笔记方法,不妨拿来一试。

二、钟杰老师的笔记方法

1.预读标记法。在阅读前,先快速浏览目录、引言、章节标题等,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正式阅读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荧光笔,对重要概念、疑问点、关键案例等进行初步标记。

2.思维导图法。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画,将章节标题、小节主题、关键论点等作为节点,用线条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不仅能清晰展现书籍的脉络,还能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内容。

3.摘录+评论法。遇到特别有启发性的段落或案例时,不妨直接摘录下来,并在旁边附上自己的评论或感悟。这种方法既能保留原文的精髓,又能展现个人的理解和思考。

4.问题驱动法。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笔记质量。在阅读前,可以预设一些问题,如“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观点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寻找答案,并将这些答案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方法有助于聚焦重点,避免盲目阅读。

三、结语

钟杰老师能够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文章300多篇,和他平时阅读-实践-再阅读-再实践的自我成长方式是分不开的,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就得益于她的大量阅读。无论是中学时代的言情武侠小说,还是大学时代的古今中外文学,无论是为师时代的教育心理书籍,还是现阶段的跨界阅读,钟老师用她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们阅读、实践、反思、写作的益处。让我们追随钟老师的脚步,在实践中觉醒,做一个心中有梦、敢于追梦、不断蜕变、幻化成蝶的教育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