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杂感

过几日即是清明了,现在人们说起清明多知道这是个节日,至于它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的事情倒有些模糊了。

节气的清明从何而来呢?查阅资料,发现原来是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这个时节,所有生物都显出了生气勃勃的样子,鸟儿们四处鸣叫,枝头上绽出了缤纷的花朵,树木抽出了新鲜的嫩芽,在太阳的照射下,大地的那一抹春色恻恻动人。

今日的清明节是融合了传统寒食节的习俗的,这在我也是才得知不久。在古代人们是轻清明而更看重寒食的,因为在当时清明只是作为一个节气,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寒食节已历经千百年,传统丰厚。

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当日,每家每户都要扫墓、踏青、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所以有此名。如今扫墓和踏青的传统多半于清明节中延续了下来,其它的则已很少见到了。

虽然不可避免的时代的变迁会使一些传统逐渐消失,但好在前人留有不朽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一些风俗致景。

既有最被熟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许多幼稚的儿童都能够背诵),也有“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即事》)等寡闻佳句。

闲适读来颇使人有兴味,不禁浮想联翩。

诗犹在景依存,只是新人换了旧人。清明时祭祀扫墓是必不可少的,后辈们以此寄托对先辈们的思念。

幼时懵懂,单纯因为觉得又可以出郊踏青,戴柳圈,吃清明粿,便感觉很高兴,没有任何其它的心思。仪式上按长辈的引导祭拜完祖先,便顾自己去玩了。

等到长大,经历了世事,心里方生出虔诚和感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子嗣繁衍,便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平时难得有休息的空闲。也许清明节只是意味着几天的假期,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想如果能试着去理解节日的内涵,去度过这个假期,将使身心获得更多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紫老师教作文 作文,从来不是什么难事~ 生活中,处...
    阿紫老师阅读 744评论 0 10
  • 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这是正常的情绪心理之一。产生自卑情绪说明是有自知之明,能够自省的,但是进一步深化成自卑感...
    竹意小仙koi阅读 714评论 2 4
  • [导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家五兄弟中,马谡虽然没有马良这么大的名气,但也是蜀国中期的重要谋士。 马谡才器过...
    明哥明说阅读 681评论 7 3
  • 今天是财富教练培训的日子。收获颇丰。从一个全局的角度视角来观看,也协助每位成员成长,发现自己的不足。 虽然早上遇到...
    67984f731c4b阅读 24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