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松的态度面对一切
高中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相当自闭和偏激的社交恐惧症患者。我也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太对劲,所以买了一些心理学的科普书籍自己做量表测试。
到了大学之后,我参加了武术社团开始学习武术。武术中的某些观念和技巧,在该百年心理状态方面,给我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帮助。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心中没有杂念。当我们过分的关注某些地方和动作的时候,形体的运动就会出现滞涩。放空大脑、不去过分的关注具体的细节,而是用一种自然的态度去放松身体,身体就可以达到行云流水般的运动,这种状态下锻炼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经过武术的练习,我渐渐的不再被社交焦虑困扰。后来有一位朋友推荐我一本书,叫《网球的内心游戏》。这是教练技术的起源书籍,书中提到的理论居然和我在练习武术中学习到的东西一模一样,简直让我拍案叫绝。
我发现教练技术、武术、心理学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却都不约而同的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和特征。
最近,我又发现了一本好书,叫做《无压力社交》,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帮助人解决社交焦虑带来的影响,实现无压力的社交。作者吉莉恩·巴特勒是认知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她对于社交焦虑研究的非常透彻。
《无压力社交》主要讲述了解决社交焦虑的三个主要方法:减少自我关注、改变思维模式以及改变行为模式。
减少自我关注
在《网球的内心游戏》中提到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教练们发现,如果让运动员们关注自己的动作,去根据反馈不停的调整自己的动作,那么他们很难进入到良好的状态中。如果不让运动员关注如何做动作,而是关注球,那么他们更容易打出成绩。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过分的关注自己当下的表现,这会让我们的表现变的更加糟糕。这也是《无压力社交》这本书提到的导致社交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但凡有社交焦虑的人,基本都会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如果我说话不流畅,会不会被大家笑话?”“我如果上去搭讪被奚落一顿怎么办?”这种过分的关注,就导致了紧张、焦虑、担忧。强烈的情绪让社交焦虑者的表现又再一次变差。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以前也不会和别人交流,上去打招呼应该说什么呢?叫名字显得不太礼貌,说早上好会不会显得太刻意了?就在这样纠结和衡量的时候,对面的熟人来越来近,只好躲开他经过的路线,隐匿在人群里,继续做一个小透明。
过分的关注自我表现,引发出焦虑的情绪,让我们的表现反而变差了。我读书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近乎真理的法则,实际上社交中基本不存在什么“严重的过错”,一些无伤大雅的失误,只要自己不尴尬,其实大家开个玩笑乐呵一下都能过去的。不想被被糟糕的情绪捆绑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自我关注。
把注意力放在周围的环境中,或者事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书中具体提到了很详细的训练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诸多细节,各位读者有需求的话一定去读读这本书。
改变思维模式
《无压力社交》这本书中提到了思维的三个层次:注意力水平、自动化思维水平、深层次的潜在信念和猜想。我们头脑中存在的潜意识,里面有一部分是负责思考的,这种思考平时不为显意识所觉察,而是自动运行的,这就是自动化思维水平。
这一部分的思维,无论我们醒来还是睡觉,都是在运行的。它的速度非常快,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动化思维瞬间可能已经闪过三四个念头。
高中的时候我经历过一个特别的瞬间,一个女同学动了我的东西,我当时特别生气,但是我又存在于一个神奇的视角当中,看到了我正在生气。这个时候我嘴里说了一句生气的话,但是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潜意识里自动化的思维将心里的所思所想瞬间脱口而出。我只关注到了我在生气,而且说了一句表达愤怒的话。过了一两秒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同学的态度已经大大不妙了。
自动化思维是每时每刻都在运行的,思考的速度非常快。这些思维有的是积极思维,有的是消极思维。在网上常常听到一个经典的比喻——“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半杯水,关注的是“还有半杯”。悲观的人看到半杯水,关注的是“只有半杯”。很多人都想用这个比喻,来让我们去关注积极的、正面的东西。
但是,我们的关注基本都是在运用注意力水平的思维,而真正反映我们乐观和悲观的,是自动化思维水平。我们的社交焦虑,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动化思维水平过多的关注了会导致社交焦虑的信念、想法和思维模式。
改变思维模式,就要改变自动化思维水平。因为自动化思维水平运转速度很快,注意力水平的思维很难跟上,所以我们要把自动化思维中的各种想法展开,用纸笔的形式将自动化思维抽丝剥茧,细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前我外出逛街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女生。有的时候我看见女生完全不敢上去搭讪,只是多瞄两眼。而有的时候有一些话头,我就可以和她们聊的很愉快,并且拿到微信号。(拿到微信之后通常再也木有动静啦……)
这两种状态是交替出现的,当然前者出现的比较多。为什么有的时候只敢偷瞄,而不敢搭讪呢?因为当时过分关注了开场白,我一直在想应该怎么说话,怎么开口才会不显得突兀。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怂了。
了解导致我们社交焦虑的思维模式之后,再寻找替代性的、良性的思维模式。通常来说,思维模式的替代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旧的思维模式太强大了,新的思维模式需要一遍遍的练习,旧的思维模式要一遍遍的克服,才能渐渐的内化,真正的改变思维模式,解决社交焦虑。
改变行为模式
改变行为模式有个四个问题需要关注:你做了什么?如果你不做安全行为,会发生什么后果?突破安全行为之后,你可以做些什么小实验?当你改变行为模式时,都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在社交中感觉到焦虑的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行为,目的是让我们感觉到安全。这些“安全行为”,并不能真正的缓解社交焦虑,反而会渐渐的扩大社交焦虑。大学毕业之后,我曾经参加一些心理学的课程。课程中对学员进行分组,要求一组学员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一个事情。当时询问谁想当组长的时候,我一言不发,如果有人提议选其他人做组长,我会常常舒一口气,然后赞同他的决定。
这就是我的安全行为,逃避承担责任,逃避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这可以让我稍微感觉到一点点安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解决社交焦虑完全没有效果。几个月之前,我在北京参加线下活动,冒险上台表现自己,事后回顾自己的表现越来越感觉焦虑,最后没有和其他人做深入交流就离开了。
这是改变行为模式中最大的一个难点。我们很难揣测别人对我们行为的看法,尤其是在突破安全行为之后。
放弃安全行为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其实很需要勇气。
经过了这么多年,我再回首自己近十年来的成长经历。我发现自己的进步真的特别的显著。无论打破社交焦虑或者别的什么,其实都需要我们的勇气。如果我们只是在想象,只是躲在屏幕后面卖萌、聊骚,其实不会发生什么真正的改变。去和别人面对面,去找到和你兴趣一致的人聊。慢慢的就能拓展自己的边界。
不要尝试着一上来就做脱胎换骨的改变,那不现实。
你不需要改变的很多,只要每次改变一点点就好。用一点点的勇气面对一点点的危险,做出一点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