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
淘宝兴起的时候,就是在各种店铺里面买衣服,货比三家,会花很多的时间在比较、甄别、挑选上。
后来发现唯品会比淘宝更省力,因为不需要选品牌、筛选真假和好评,只需要看款式,不满意退货也极为方便。
唯品会,在三四线城市有很多的拥泵者,我是其中之一。小到袜子,大到柜子,男士、女士、老人、小孩的衣服和用品,家居、衣服、厨具什么都买过。
刚开始的时候买一两件,后来买的时候会想多买几件,拿到实物以后比较再选择,实际上退货的是极少数。
于是就有了只背过一次的背包、穿过两次的上衣和裙子、还有连标签都没拆掉的衣服、包装都没撕去的书。
购买进入狂热时期,每周都会有我的包裹。
后来同事给我说,你是单位里我见到最早的皇冠级别。
有一天计算了一下在唯品会的购物消费,愕然。难怪自己每个月都在还信用卡,而且总是还不完的信用卡,因为超前消费。
买的原因,一是觉得比商场便宜,折扣多,二是需要更新换代,也许以后能用得上,先屯着。
断舍离
2015年有半年时间外出工作,只带了一个皮箱,精简又筛选之后,选了几件适合又能混搭的,反而发觉并不是需要很多的东西,有限的衣服搭配好饰品也会有不同的感觉,让自己节省了很多时间去选择、比较和打理。
有了这种感受,回到家就收拾了衣柜,可是依然如故,总有很多舍不得扔的东西,有的是紧了,幻想着自己瘦了以后还能穿。有的是因为有特殊含义不舍得丢弃。
另一方面,又像大多数女人那样“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
2016年到乡村幼儿园支教,挑选合适的衣服带到乡村,按照穿着要工作方便、可以机洗的原则筛选,挑选完之后发了狠心,一年结束后这些东西再不带回来了,因为挑选的时候发现同类的衣服、没有背的包太多了。
缘尽就散吧,不要恋恋不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了青春靓丽,没有了魔鬼身材,那就把不适合自己年龄,不适合自己身材的衣服打包捐了吧。
少即是多
放他几天又如何
如今我买的时候,会想,真的需要吗,没有同类的衣服吗。这个东西真的这么急吗,必需的吗?为了要更多的折扣,买这样两套化妆品好吗?万一不好用那还用不用呢?放到购物车里吧,如果明天还觉得需要那就买,如果明天觉得不是太紧急,那就放上几天再说。有时候第二天就会犹豫,再过两天就会觉得可买可不买。
营销管用,因为把握了心理。
占有也罢、展示也罢、遐想也罢,困在其中而不自知,又何止局限于购物。
更多的时候摆好棋局,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