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岔型的孩子,给人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件事,多动,坐不住。他们喜欢改变话题以分散注意力,喜欢顾左右而言它,给人词不达意,不稳重的感觉。
相较于知识型课堂,他们或许更喜欢活动技能课;他们要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默寡言,要么就是精力旺盛,活动力过多。
这样的孩子,或许长期被忽视,内心的需求不被重视,很少被看见。最初,应该也有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但屡次得不到回应,几乎没有得到过接纳,甚至从来没有被认可,他们就关闭了心门。和超理智型孩子不同的是,他们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发泄,他们的内心或许会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人在乎我,我是不被重视的,我的存在是无所谓的,我感到很紧张很焦虑,我想逃离,我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
打岔其实有点类似于否定,是一种逃避,当然也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只是相较我们之前说的三种应对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它会更被动,更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