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通常是用户的个人信息页,另外根据产品属性的不同通常会放置使用频率不那么高的功能入口、不想被用户找到但是必须有的入口、想要用户看到可以关联到其他区域的入口等
总之,就像我们写作业,名字大多是主题一样,"我的",顾名思义,与“我”相关。
这里先把"我的"限制在购物类产品中,然后会看到,“我的”里面,会有明确的:我是谁,我在哪儿,我有什么特权,我看过什么东西,我买过什么东西(衍生态包括了货物状态,评价机制等)。
知道了“有什么”之后,就要去想“怎么放”。这里的布局要剔除视觉效果的影响因素来看,从最基础的样式上去想,哪部分内容是最重要的(用户最需要的),哪部分内容次之,哪部分内容可有可无,那部分内容必须有但是没必要展示……这些种种因素决定了“我的”的样子。当然,现在好多样式是固定的,用户的习惯也已经被培养出来了,但是在固定位置一样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具体情况上要考虑这一部分区域需不需要承载更多内容,需不需要考虑之后的延展(似乎每个APP都想延展,这样其实有时挺矛盾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当下和未来的平衡,从和你本质的层次上去考虑到底如何抉择)。
举个例子
下图中的两中个人信息展示方式,哪种更好?
很难判断。但我个人的感觉是右边延展性会更好,可以在卡片右边增加额外的入口,也可以很好的排布;相较之下,左侧的居中方式在信息延展上有很大的障碍(几乎只能下延,而且为了美观,势必要居中且对称)。但是我们是无法判断需不需要延展的不是吗?如果产品本身就很单纯,个人信息页就是想突出个人信息,那么显然左边的做法会让信息更加明确。
综上,在界面设计中,每一个控件的摆放,在乎的不仅仅是设计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这款产品的产品策略。所以,学无止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