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孩女性化倾向,只能依靠爸爸和男老师改变吗?
和一个幼儿园老师聊天时,她说现在小男孩行为女性化倾向特别多。她认识的一个小男孩,说话绵软温柔,不喜欢运动,遇到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完全要依赖别人帮忙。到活动时间,只喜欢和小女孩一起玩,并且总是扮演受保护的那一个。
后来她才知道孩子爸爸陪伴时间比较少,而孩子妈妈非常能干,孩子的事情几乎全部包办了。
如果说,爸爸的陪伴让孩子知道男性的力量,感受到榜样的存在,那么妈妈的尊重,就能够激发孩子去实现自我,让他们独立、有担当、有领导力。而包办、过度的呵护或者苛责,都是男孩子成长中极大的束缚。
美国哲学博士、两性关系及家庭关系领域的知名演说家艾默生·艾格里奇,为我们带来的《养育男孩》(母亲版),给妈妈们带来新的视角与思路。
你会发现,妈妈们通过恰当的方式,也能够帮助男孩变得勇敢强大,让孩子在成长中挖掘内在的无穷力量。(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爸爸的作用。)
2、懂得尊重,妈妈要做的六件事情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男孩成长中最需要的是“尊重”。这包含妈妈对孩子的接纳,鼓励,信任,当孩子犯错时妈妈不要因为愤怒就表现出鄙视,坚持无条件的积极评价。
这让我想起今天和孩子玩的时候发生的一个片段。女儿在听音乐,儿子在她旁边玩(女儿半岁,儿子快三岁)。突然播放器“滴”地一声关掉了。儿子拿起来看了看,问我:“妈妈,怎么不响了?”我说没电了。儿子接着就出去了。
很快他又回到我们身边,手里拿着一个螺丝刀,熟练地拧开了播放器上的螺丝,打开电池盖,又跑到另一间屋子问奶奶要了电池,我听见奶奶对他说:“电池屁股要对着弹簧哦!”他回来准确地安装好,盖好电池盖,拧好螺丝,再把螺丝刀送回工具箱。回来继续和妹妹听音乐。
可是在这之前,我们曾无数次为他能不能碰触螺丝刀这样的危险物品而争论,爷爷坚持不让碰,我和奶奶又觉得可以适当接触,但大人要严密关注,还要教给他保护自己和使用螺丝刀的方法。
事实证明,只要大人确保他的安全,他很快就可以掌握这个技能。之所以我观察这么仔细,也是担心他会弄伤自己,是想随时提供帮助,我没表现出来,是想尊重他的能力。
在《养育男孩》这本书中,作者把这种引导孩子拥有能力和智慧的做法,称为“指引”。他认为一个母亲在处理和儿子的关系上,要做好6件事情,包含奉献、理解、指引、督责、鼓励、祈愿。
1、奉献:对应生理需求,比如饥渴温饱是否得以满足?
2、理解:对应情绪问题,孩子的所有情绪,不管正面负面是否能够得到你的理解?这是亲子沟通技巧中重要的基础。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要依靠有效倾听来理解孩子,与孩子共情才能听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3、指引:对应心智,孩子是不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
4、督责:对应意志,当孩子和你对着干时,能不能温和地坚定原则或者适当惩戒,来培养孩子的自律?
5、鼓励:对应交际能力,当孩子无法融入一个群体时,你能否鼓励他坚持下去?
6、祈愿:对应灵性,我们能否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期待这世间的美好?
这六个方面,可以帮助妈妈们看到男孩内心的男子汉,并鼓励他勇敢表现自己。正如作者所说:当你把“尊重”这个词用得像“爱”一样自然时,你就能更加接近你所生养的那个男孩的内心世界。
3、男孩的内心世界渴望什么?
今天爷爷提着一桶花生油要去厨房,儿子拦住了他,非要帮忙。爷爷觉得花生油容易洒出来,就和他商量不要碰。儿子急得要哭,大声说:“我就提一下,我就提一下就好了!”
后来爷爷提着油桶的手柄,儿子的小手碰触着一侧,虽然没用上什么力气,但是他一脸得意,显然为他能够参与大人的活动而骄傲。
这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喜欢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用彩笔给我写信(当然只是涂鸦),自己冲泡奶粉,帮妹妹拿尿布,帮奶奶拖地洗衣服,帮我们关掉燃气灶,用剪刀替我打开快递包装,自己用完小马桶会倒掉并冲洗,和喜欢的小伙伴玩打闹游戏,还喜欢安排我们做事情等等。
看到口欲期的妹妹要啃咬我的手,他就冲过来要打妹妹,在从未有人提示过他的情况下他朦朦胧胧地有了一种要保护妈妈的意识。
我一开始并不确定这些究竟是源于什么。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经常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和争吵,但我们最终在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后对这些采取了接纳和引导的方式。
看到《养育男孩》这本书的第四章,我才恍然大悟。这些行动里其实折射出是男孩与生俱来有6大愿望,即C.H.A.I.R.S.,分别代指征服、等级、权威、智慧、情谊和性。
1、 征服:尊重他工作和获取成就的愿望;
2、 等级:尊重他供养、保护甚至牺牲的愿望;
3、 权威:尊重他变得更强,拥有领导力和决断力的愿望;
4、 智慧:尊重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供建议的愿望;
5、 情谊:尊重他获得肩并肩的友谊的愿望;
6、 性:尊重他懂性知性的愿望。
这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根源上是一致的,是人类的需求在男孩身上的具体表现,包含着自我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等内容。
男孩受内在愿望的驱使,会努力在生活中寻找机会来达成自己的心愿,用行动来满足自己,当然这些行为有时候会给父母带来困扰。
本书这样来诠释男孩内心的力量:“现在他暂时处于父母的羽翼之下,但他心中的幼狮已经开始展露出领导和决断的欲望。”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尊重他展露出来的一切能力。从第5章到第10章,作者用几乎半本书的篇幅来把男孩的6大愿望与妈妈要做的6件事情对应起来,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来告诉读者如何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尊重,让他们内心的男子汉坚定无畏、勇敢自信地站出来。
4、真正的强大,光芒万丈而不凌厉
关于男孩的强大,儿子最喜欢《胆小鬼威利》。安东尼·布朗这个善良的老爷爷,设计了一个“胆小鬼”形象的威利,让他通过健身与锻炼变得强大,还保护了好朋友。在最后一页,威利自信满满地往前走,一头撞到了柱子上,他摸摸鼻子说:“哦,对不起。”
儿子每每看到此处都会哈哈大笑,这诙谐的结尾透着温情善意,与《养育男孩》这本书的理念不谋而合。
男孩们会强大起来,但并不是冷酷无情地强大,也不是歧视女性的动作行为来彰显自己的力量;他们同样需要爱与温暖,需要感情与陪伴,甚至用哭来宣泄情绪。
他们得到尊重和爱,得到机会锻炼自己,会因此变得强大,不欺凌不压迫,也不羞于面对自己偶尔的受挫,他们终将坚定无畏,自信笃定,光芒万丈而不凌厉。
文/董董
感谢 你的阅读,喜欢记得点一下小红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