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秋与 苏轼

秋风萧瑟,草木泛黄。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在盛夏最后盛放的一种花叫荼蘼,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它代表了凋零的秋季到来。有学者认为,荼蘼花就是佛教所指的彼岸花,佛语曾说,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彼岸。于是荼蘼花象征着逝去,青春与爱的消亡,或者是生命的终结。


千年前的苏轼,在晚年时光中,多灾多病,感觉自己的生命到了尽头,从词中感受,看看在那个秋日,他的心境如何。


绍圣二年,苏轼疾病发作,数月才得以痊愈,当时已是深秋,心底感触良多。


在昨天夜间的时候,听到窗外寒风骤起,梧桐树叶纷纷落下,苏轼面对秋风,只觉无法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隔窗仿佛听到秋风发问,为何会这样?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


早晨来到院子里,忍不住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默不作声却催人身患上一身疾病,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唤作千杯酒来饮用,哪里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行香子 秋与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创作于晚年,属于悲秋之作,秋风本就萧瑟,人与秋风对话,即便没有应答,也足以感受到悲凉的氛围,以及词人内心的郁结。刻意去回避衰容,却难以掩饰内心的痛苦,人老到这种程度,再加上旧疾缠身,难免慵懒,唯有沉醉。


早上醒来,回想昨日无法留住,不禁感叹时光易逝,想必来日无多,着眼当下困境,又有身体疾病,试想世间的万桩事,也只能付与千钟美酒了。回望人生坎坷,世路沧桑,不免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即便如此,从全词的悲切中仍能找到一如既往的旷达,任它浮沉,也只哀而不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