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农桑纺织发展

明朝从建国之目起,就十分重视农桑事业,到明中叶以后,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等地,以及杭州、嘉兴、湖州一带可以说桑麻遍地,户户机声,蚕丝绸缎,无论产量和质量均享有很高声誉。

明代,丝织业的生产方式,大致可分为官营织造和民司织造两大类。官营织造由都水清吏司掌理,包括缎匹、织染等。在全国丝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均有地方官府设立的织染局。

民间织造方面,在分工较前代细密的基础上,出现了规模较大拘民间手工业工场。

随着丝产量的增加和丝织品生产的专业化,明代丝织技术不断提高,制丝机具和织机生产更专业化。


明大花楼云锦妆花缎机结构完整复原图

明代丝织品的种类不计其数,按大类来划分,便可分出缎、绢、罗、纱、铀、改机、绒、绫、丝布、锦等十大类。明代的棉织业发展很快,几乎遍及全国,棉布的产量增长速度之快,大得惊人。明朝初年征收棉布不过60万匹,永乐年间便达90万匹,甚至高达180万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