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第二天,隔壁床新入住一位阿姨,恬淡安静,她唯一的女儿也是如此安静淡然。
阿姨手臂上还插着PICC静脉留置针,一看就是资深“老病号”了。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手术前调整血项指标的,也是脑部肿瘤,之前都是去北京大医院看的。
说起来,这次也算是复发。三年前,在女儿怀孕时,她自己查出来一侧的肿瘤,因为体积不大,就直接做了放化疗治疗,没有手术,事后不仅没有增长还萎缩了。定期复查过程中,发现另一侧也有肿瘤了,这次体积较大,需要手术切除。但是,前期的放化疗以及阿姨身体自身的原因,血小板和白蛋白一直偏低,医院不给手术,担心手术并发症比手术本身风险都大,所以,才来住院先调理身体的各项指标来的。
原本还预约了北京大医院的专家号,准备再次去就诊的,因为这次北京疫情的复发,只能作罢。而且,因为2周前去北京就诊过,根据医院的规定,还要全家隔离起来,虽然入院时全家人的2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隔离期间,又每个人做了2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才得以解除治疗,同病房原本就该出院的病友,也得以准予出院。好在我们出院比较早一点,不然隔离也得作陪。
因为疫情影响,老爸的会诊也是诸多限制。因为就诊医院病理科的结果显示是节胶质瘤,但是主治大夫专业判断不大像,尤其复发增长这么快,于是建议去北京或天津的大医院去会诊。就在谈论如何操作的档口,既要去就诊医院取标本,又要去会诊医院挂号,还得询问会诊流程和会诊资料,最主要的是,我们姐弟几个都在外地,回去一趟也耗时不少,如何妥善安排真心考验人。
打了医院总机,还有科室电话,以及主治大夫,询问每一步需要的资料和流程,要么电话一直打不通,要么所说的资料完全不一样,不得已,只能麻烦之前的病友家属,跟我年纪相仿的妹妹去科室打听清楚,又是排队,又是询问,又是登记,又是压钱,反复跑了2趟,终于取出了所需的样本,在我评估和确认过邮寄样本的可行性后,好心的病友,又帮忙通过顺丰邮寄样本到天津的朋友那里。
原本只想让病友帮忙打听去样本需要啥资料和流程的,结果看到科室张贴的流程信息相对简单,就麻烦病友代替我们去取样本了。这样节省我们奔波一千多公里,也赶上了天津那边朋友休息日期和会诊医院专家号的日期,真心不容易,真心感谢病友的帮忙!
同样的经历和角色,让我们虽然素昧平生,但是惺惺相惜,不时共享诊疗信息,并积极鼓励对方。
那天,跟病友聊天,我说感觉我们都成了看病过程的项目经理了,她调侃到,感觉自己都像半个医生了,久病成医的那种。
哈哈哈,长期抗战,幽默自嘲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
祝愿病友家看病和手术都顺顺利利的!这应该是目前最好的祝福了吧!
